浙江溫州蒼南富克納斯撲克廠——內陸首家大型撲克生產基地,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于一體的大型撲克生產廠家。我們的宗旨:客戶至上、質量*一、創意領先、誠信服務。
我們的優勢:時尚的設計風格、先進的技術設備、精細的制作工藝、迅速的生產能力、現代化的電腦管理,完善的物流配套措施、合理優惠的價格真誠歡迎新老客戶朋友友情加盟,我們會為您提供*專業的設計、*快速的生產,*優惠的價格,保證您享受*滿意的服務!
公司名稱:浙江溫州蒼南富克納斯撲克廠
聯 系 人:江陽 手 機:13738387331 Q Q:1650270434
地 址: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崗鎮迎港路315-319號
我國古代的葉子戲
說到撲克牌的來源,不能不談到我國古代的“葉子戲”。葉子戲*早起源于漢代,據傳是大將軍韓信發明的,供士兵娛樂以緩解鄉愁。因該紙牌只有樹葉這么大,故稱之為葉子戲。葉子戲成為*可考的撲克牌雛形。到唐代中期,開始有了關于葉子戲的文字記載。唐人蘇鶚在《同昌公主傳》中對葉子戲有過詳細描述。唐代一名叫葉子青的人還撰寫了一部葉子戲專著《葉子格》,詳細記載了葉子戲的玩法,說明紙牌發展到那個時期已相當成熟。有人認為“葉子戲”也很可能由他而得名。當時的葉子戲可以兩個人玩,也可以三四個人玩,到了明代才定下要四個人玩。
葉子戲中的所謂“葉子”,就是一種紙制的牌,按清代的規格,長約80毫米,寬約25毫米。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十萬貫到九十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葉子戲中的萬貫、索子、文錢,就是后來麻將中的萬、索、筒。
我國的“葉子戲”中的“葉子”與后來由西方傳入我國的撲克牌非常相似。葉子戲以天文歷法為基準,牌分四類,“以像四時”,與撲克牌中的四種花色同出一轍。葉子戲的抓牌方法和葉子的外形、圖像、點數、張數以及對牌義的解釋,也都與撲克牌相差無幾。
葉子戲風靡全國是在宋代,當時出現了許多葉子戲紙牌專著和牌譜,在學者鄭樵的名著《通志》中就錄有《編金葉子格》、《新定編金葉子格》、《小葉子格》和《擊蒙葉子格》等牌譜。宋代葉子戲從普通百姓的娛樂逐漸擴展到文人雅士中,后又傳入宮內。古書中就有宋太祖命宮人學打葉子戲,消夜娛樂的記載。
明代盛行葉子,也叫酒牌,但這時的葉子已經和唐宋時期的葉子戲有了很大區別。當時吃酒、賭博都很流行用紙牌,于是便有了酒、賭兩用的紙牌——酒牌(葉子)。之所以還叫“葉子”或許是由于唐朝的葉子戲代代傳播,“宣之眾口”而已。
明代酒牌(葉子)的牌面相當精美。此時的酒牌*典型的特征是要“繪故實”,也就是繪歷史典故于其上。單純的賭牌就是白描人物版畫加上從“半文錢”一直到“萬萬貫”的牌目,而且早期多數是以“錢財”故事為主題的組畫。一般酒牌的牌面圖案有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到萬歷屠流行起了水滸故事牌。
明代很多畫家、文人都參與瑤葉子和酒牌的創作,使得明代紙牌設計水準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明代大畫家陳洪綬(老蓮)用4個月時間創作的一套《水滸葉子》,牌面上40位梁山好漢神態各異,成為中國古代畫壇之瑰寶(圖1)。晚年陳洪綬還創作了《博古葉子》(圖2),它以歷史人物故事為內容,一葉一事,共48幅。如在注明“一文錢”的一葉酒牌上,杜甫手舉一文錢,坐在石上觀看,右側題字“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表現了詩人表面上悠閑、樂觀,內心隱隱作痛的二重性。
《博古葉子》不僅反映了陳洪綬歷史知識的淵博,也寄托了他的希望和理想。陳洪綬對明代版畫作品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洪綬之后的清代,也有蕭尺木、金南陵、上官竹莊、王安節諸人創作的酒牌、葉子刻本,但是其間流傳*為廣泛者,仍然是陳洪綬的《水滸》、《西廂》、《博古》。直到晚清時“海上四任”之首的任熊仿陳洪綬晚年風格繪出《列仙酒牌》(圖3),才算得上酒牌中*后的精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