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化冷軋薄鋼板是由表面經毛化處理的軋輥軋制而成的,鋼鐵工業軋輥毛化技術發展經了了三個階段:①六七十年代的噴丸毛化技術( Shot blasting),(圖1.2)所示,使用硬質砂丸高速噴向輥面實現軋輥表面毛化,從而在軋輥表面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但這種毛化工藝高噪音、大粉塵和高功耗。而且具有軋輥表面區域硬度、噴丸尺寸和沖擊速率以及沖擊角的隨機性、不均勻性、難以控制和重復性不好等缺陷,加之處理成本較高,目前已經在發達國家中被激光毛化技術和電火花毛化技術所取代。②七八十年代電火花毛化技術(Electron-discharge texturing),基本原理是將軋輥和石墨電極浸放在絕緣油中,軋輥旋轉過程中,石墨電極與軋輥之間施加脈沖電壓,在一定條件下,電極與軋輥間發生擊穿放電現象,放電產生的正負離子在電場的加速作用下分別轟擊軋輥表面和電極表面,脈沖轟擊能量使軋輥局部溫度超過其熔點,造成軋輥表面局部熔化或氣化。脈沖間隙,無放電現象發生,原先脈沖放電期間產生的金屬液滴會在從熔坑濺出到絕緣油過程中冷凝,造成軋輥表面形成一系列凹坑。大多數鋼企只是認為其形貌的均勻性、保持性比噴丸毛化好。但此種工藝存在著軋輥使用壽命短、設備維修率高、耗電量大、維修不方便和油污染嚴重等問題③近期才誕生的激光毛化技術(laser texturing),采用高能量密度、高重復頻率的脈沖激光在冷軋輥表面按預定形貌和幾何分布進行熔凝造形,再使用毛化軋輥軋制出高品質的冷軋薄板。激光毛化與噴丸毛化和電火花毛化相比,優點有:軋輥硬度高,延長使用壽命,可提高12.5%以上,如昆鋼冷軋廠的試用表明:以往未經過毛化處理的平整機工作輥平均換輥周期為200頓/對,經激光毛化處理后,使用周期可達600頓/對;軋輥表面粗糙度均勻、可控,能明顯改善毛化板深沖性能和涂鍍性能;激光毛化過程中無噪聲、無污染。 激光毛化在國際毛化領域具有前瞻性和市場前景,國家對這項技術高度重視,早就納入了“八五”時期重點攻關課題。90年代,我國工業、科研及高校分別采用帶有機械調制器的大功率Co2激光設備及帶有調Q開關的大功率YAG激光設備,對軋輥進行表面毛化處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激光毛化設備還遠沒有達到市場化,部分原因是宣傳的力度不夠,廠商沒有深入和足夠的了解激光毛化相比于傳統毛化工藝的優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