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礦山生產特點
礦山井工開采具有與生俱來的特殊性,其生產現場的特點表現如下:
1)生產場地范圍大,且處于不斷變化中
礦山企業沿礦脈前行,坑道長,范圍大。并隨著開采的不斷進行,生產場地每時每刻都在不斷變化中。
2)環境條件惡劣,各種突發性因素多
礦山工人的礦井下生產,連必需的新鮮空氣都要靠地面輸入。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還要隨時隨地與目前科技無法預知的水、火、瓦斯、粉塵和頂板冒落等多種自然災害事故作斗爭。
3)相互間關聯度大, 整體性要求高
礦山的井工開采,環境相對密封,相互間的關聯度大,因而整體性要求高,任何一個個體的微小失誤都可能對整個生產造成巨大的影響。
4)生產設備多,人員多,情況復雜
礦山生產礦井內,大量的生產設備,配合的輔助設備數量、種類繁多。且井下人員多,各種情況復雜,且處于不斷的變動中。
1.2科技是安全保障
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管理技術和手段落后,隨著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和復雜化,傳統安全管理的不足和局限性日益顯現,其主要問題表現如下:
1)礦山是整體性、實時性要求極高的場所之一,任何一個個體的失誤,一點延遲都會造2)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從某些方面來說在此是不太適用的。
3)只側重追究工人的操作責任,忽視創造本質安全的物質條件;
4)只側重事故的追查處理,忽視事故發生前的潛在危險性分析,實質上是一種被動的事故管理;
5)憑經驗和感覺處理生產系統中的安全問題,沒有進行系統分析。
這種管理模式很難適應礦井災害事故的復雜多變條件,這也是礦山災害事故多發的原因之一。只有真正確保實時采集、信息通暢,反應迅速,管理到位,實現我國礦山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
信息技術在我國礦山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為了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滿足安全策略綜合性、預見性、跨區域的管理要求,降低管理成本,并適應數字化礦山的需要,建立一個能夠能提供實時、移動監測、界面友好易于使用的安全信息系統就顯得十分有意義。
1.3核心技術—RFID
蘇州木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SUZHOU MULA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高技術監測及控制產品的戰略研究、開發、應用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坐落于蘇州市高科技產業園區新區,經過多年的經驗及產品積累,公司擁有一支一流的軟、硬件及工程隊伍,公司在職人員中85%以上具有大學或以上學歷,已形成了一支具有較強研發和實施能力的科技隊伍。
無線傳感器網絡(RFID)被認為是21世紀*重要的技術之一,是眾多的傳感器通過無線通信的方式,相互聯系,處理、傳遞信息的網絡。該網絡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和通信技術,可以實時監測、感知和采集網絡分布區域內的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傳送給所需用戶。無線傳感器網絡在軍事、工農業生產、交通、生物、氣象、醫療、安全、家庭等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一些人類無法到達或無法工作的環境下,可以代替人類收集、處理需要的信息。
RFID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我公司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無線傳感器網絡。RFID無線傳感網絡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無線射頻技術、現代網絡及無線通信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等。通過各類集成化的微型傳感器,無線傳感網絡器件協同地實時監測、感知、采集各種環境或被監測對象的相關信息,再通過嵌入式系統對信息進行處理,*后通過通信網絡,將所感知信息傳送到用戶終端。
RFID無線傳感網絡的主要特點如下:
1)沒有管制的工控頻段
由于采用無線的傳輸介質,RFID無線傳感器網絡克服了許多傳統有線網絡傳輸信息的弊病(比如布線困難、材料及人力成本高、布完后容易出現故障等)。在一些物理障礙和特殊環境下,有線網絡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的。另一方面,與傳統的無線通訊相比,2.4G工控頻段無線通訊無需無線電管制委員會批準,不需繳納頻譜占用費用。
2)低功耗
RFID無線傳感器件在技術上采用了合理的超級休眠模式,具有功耗極低的特點,確保能在電池支持下持續工作長達3年左右。同時,整體結構的低功耗設計既保證了設備的有效運轉,又減少了應用實施的復雜性和成本。
3)設備體積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