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類:速生柳、火炬、法桐、垂柳、國槐、金枝槐、金葉槐、龍爪槐、千頭椿泡桐、金絲垂柳、黃柳、饅頭柳、五七香花槐、紅花槐、刺槐、江南槐、合歡、杜仲、桑樹、龍桑、五角楓、榆樹、青桐 107108 楊、中林46楊 三倍體毛白揚 白蠟 等 幾十種。
>>花灌木類:
、丁香、木槿、紫薇、紫黃刺梅、連翹、金銀木、紅葉碧桃、綠葉碧桃、榆葉梅、 紫葉李、紫葉矮櫻、西府海棠、帖梗海棠、紅寶石海棠、黃櫨 美國紅櫨、紫穗槐 等 幾十種。
>>常綠類:北京檜柏、河南檜、河南檜球、沙地柏、爬地柏、側柏、蜀檜、紅葉小檗、綠葉小檗、膠東衛、大葉黃楊、小葉黃楊、朝鮮黃楊、北海道黃楊、 等幾十種。
>>注:火炬、速生柳、垂柳、白榆樹、紫穗槐小苗各350萬.大量低價出售
刺槐學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英文名:Black Locust
別名:洋槐
科屬:豆科Leguminosae 刺槐屬
刺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黑褐色,縱裂;枝具托葉性針刺,小枝灰褐色,無毛或幼時具微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具9-19小葉;葉柄長1-3厘米,小葉柄長約2毫米,被短柔毛,小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5厘米,寬1.5-3厘米,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先端圓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緣,表面綠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綠色被短毛。總狀花序腋生,比葉短,花序軸黃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長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鐘狀,具不整齊的5齒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圓形,長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狀長圓形,基部具細長爪,頂端圓,長18毫米,龍骨瓣向內彎,基部具長爪;雄蕊10枚,成9與1兩體;子房線狀長圓形,被短白毛,花柱幾乎彎成直角,莢果扁平,線狀長圓形,長3-11厘米,褐色,光滑。含3-10粒種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刺槐變種、類型
無刺槐:樹冠開擴,樹形掃帚,枝條硬挺而無托葉刺。
球 槐:樹冠呈球狀至卵圓形,分支細密,近于無刺或刺極小而軟。小喬木。不開花或開花極少
粉花刺槐:花略暈粉紅
刺槐生長習性
刺槐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刺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很強。*喜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對土壤酸堿度不敏感。在底土過于粘重堅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長不良。雖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嚴重干旱季節往往枯梢。不耐水濕。怕風。生長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樹種。根淺,樹冠濃密。結實早,產量豐富。材積生長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較好的立地條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好選擇有水澆條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種前先經熱水浸種。以春播為主,但春季特別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種。造林方法因地而異:在冬、春季多風,比較干燥寒冷地區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氣候比較溫暖濕潤而風少的地方可帶干造林,以春季造林為好。刺槐的主要害蟲有:白蟻、葉蟬、天牛、蚧、小皺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種子小蜂等。
刺槐分 布
原產北美的樹種,公元1601年就引入歐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國,因其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易、用途廣而受到歡迎。在國內已遍及華北、西北、東北南部的廣大地區。在北緯23°~46°、東經124°~86°的27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栽培,而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垂直分布*高可達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護林、薪炭林、礦柱林樹種應用。刺槐原產地是在兩個完全不相連接的地域分布,形態變異豐富,它的觀賞價值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立地條件差,環境污染重的地區綠化,這是不可缺少的園林綠化樹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