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檢測-REACH測試要求-REACH檢測限制
A、什么是REACH制度?
Reach(Registration,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指“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是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一項化學品管理法律。它類似于特殊產(商)品的登記、授權和許可證制度,將化學品安全信息舉證的責任完全轉到企業身上,主張“沒有數據就沒有市場”。2001年2月,歐盟公布《未來化學品政策戰略》白皮書;2003年5月公布咨詢文件進行公眾咨詢;2003年10月最終形成REACH法規議案提交部長理事會討論;2005年11月REACH通過了一讀;2006年12月13日,歐洲議會以529票贊成、98票反對、24票棄權通過了關于REACH法規的二讀議案;REACH法規將于 2007年6月1日開始實施。
B、REACH制度產生的背景?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物質和新材料不斷出現,人們對于化學品對健康和環境潛在影響的關心程度日益提高。歐盟理事會組織在對現有化學品安全使用管理體系進行審議時,發現該管理體系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對大量化學品及應用于各種產品中的化學物質提供充分的信息,不知道它們是否危險,也不知道它們如何影響人類的健康。為了實現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歐委會提出了“關于歐洲共同體未來化學品政策”的戰略建議,并最終形成REACH法規。
C、REACH制度的目的?
REACH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保持和提高歐盟化學工業的競爭力;增加化學品信息的透明度;促進非動物試驗,與歐盟在WTO項下的國際義務相一致。
從實質意義上講,REACH法規將促進化學工業的革新,使其生產更安全的產品,刺激競爭和增長。與當前不同法規的復雜網絡不同, REACH將在歐盟內創建一個統一的化學品管理體系,使企業能夠遵循同一原則生產新的化學品及其產品。
D、REACH制度對中國相關行業的影響?
REACH希望通過立法降低與化學制品相關的所有的風險,這些風險被認為存在于從化學制品的生產、使用到處理的整個過程,這種企圖正反映了眾所周知的預警原則。為了達到上述目標,REACH將對化學制品的生產商、進口商以及使用者規定繁雜的義務條款。盡管REACH是一個關于化學制品的法案,但是它的內容將不僅涉及大量的化學藥品(“化學物質”以及“化學配制品”),還包括含有化學成分的所有產品(所謂的“物品”),也就是說,涉及了所有的產品。此外,該法案還將涉及向歐盟進口的所有化學品和產品。因此,REACH將對中國向歐盟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影響。這個影響范圍包括從圓珠筆、玩具到紡織品以及家具等多種產品的中國生產商和他們的歐盟進口商。
REACH不僅涵蓋面廣,幾乎包括了所有化學品和下游產品,其檢測系統完整,費用極高。高昂的費用和實施檢測數據引入知識產權的做法將對我國化學品及其下游產品的出口貿易造成嚴重障礙,已成為一種技術貿易壁壘。初步分析,REACH實施對我國工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對我國化工及相關產品的出口造成障礙
(2)使我國從歐盟進口產品成本增加,嚴重影響下游相關產品的發展;
(3)打破目前國際化學品貿易平衡的局面,導致化學品國際貿易市場的大轉移;
(4)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
(5)具有影響人體健康及污染環境的產品生產企業有可能向我國轉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