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述:
結晶釉是指燒后釉面出現明顯粗大結晶體的釉。釉中晶體可呈星行、冰花、 晶球、扇形、松針形等,他們的晶體可以是TIO晶體,硅鋅礦晶體。
晶花生成的主要原因:
釉熔體中過度飽和的結晶物質在過冷的情況下析出來的。生產結晶釉有許多 因素要考慮,但釉料的成分與燒成制度是關鍵。釉的成分涉及結晶釉的結晶種類 與其成核速度和晶體增長速度,釉的高溫黏度,結晶形狀與大小;燒成制度則涉 及能否析晶,析晶形狀與大小。
晶花生成的兩個階段:
1、玻璃體的內能比同組分晶體的高。所以冷卻時玻璃熔體必然有析晶的趨勢。
2、玻璃質熔體自發析出晶體,一般要經歷兩個階段:晶核的形成與晶體的生長。
1)晶核生成
一次晶核:硅和鋅在燒成中合成晶核。 二次晶核:沒有完全熔融的氧化鋅顆粒。
2)晶體長大成晶花
在有晶體的情況下,結晶物質圍繞著晶核進行有序的排列而形成晶花,晶花 的成長速度同樣與溫度有關,溫度低,黏度大、晶體長大的慢,反之則快。結晶釉釉體的流動性大不易控制,再加上“中國白”瓷質細膩柔軟用1330攝氏度高溫燒制因此產品的成品率非常低,極易發生龜裂和流釉。在生產的過程中又要實行單窯爐燒制是真正的千窯一寶。我們突破傳統,將結晶釉與茶具完美結合,結晶
的釉色配上茶具的高雅,使茶具更顯高檔,更有品味,是商務、居家饋贈的佳品。
【陶瓷保養小知識】
1.勿浸泡於70度C以上的熱水中,以免對外表造成影響;
2.切勿使用菜瓜布清洗,以免刮傷;
3.除非特別標明,不可置於微波爐,烤箱及洗碗機中;
4.飲用盡后速清洗。 瓷器的取放:
一、器體大的瓶、罐、尊移放時因形體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應該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分量過重,使原來拼接起來的兩節分離。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我們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和損壞。
二、瓷器人物在取放時,須注意當心人物的須發和手指部分,因該部分*纖細,易損壞。同時在提放人物時,忌單手拿人物的頭部,因人物的頭部大多系插進身子中去的,要防止頭與身分離,所以應一手拿住人物的頭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三、瓷器的大盤、大碗體質較重,移動時應該雙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邊緣,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單手拿盤、碗的一邊,以防斷裂。
四、薄胎的器皿,胎薄、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須防風吹倒。
五、帶座、帶蓋的瓶器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
瓷器的清洗:
1.一般的污漬、土銹可以用堿性的稀釋后的溶液(如84消毒液,超市里都有售)浸泡,視污漬的情況確定濃度和時間。當然酸堿性質不同的污漬應取不同的液體浸泡,如堿性污漬可用白醋和草酸浸泡,中性污漬用二甲苯浸泡等。浸泡以后再用豬鬃或尼龍刷蘸肥皂,或皂粉洗刷,再以溫水沖洗,直到污漬退盡為止。須注意,洗刷時瓷器表皮遇到堿性物質更加滑溜,要心平氣和,慎重拿放。
2.冬季洗刷薄胎瓷時,要控制水溫,以防冷凍和遇熱水爆裂。
3.有的瓷器的表里,因水浸太久,水銹黏附其上不能除去,可用上述酸性液體浸 數日,刷之即去,若水銹很厚,可用竹扦剔去。
4.粉彩瓷器,有的因彩色中鉛的成分多,出現泛鉛現象,可用藥棉蘸淡硝酸擦之 自去,再用清水沖洗。
5.如瓷器有開片(哥窯)或沖口、裂紋之類,污漬嵌入很深,浸之不去,可用棉 紙蘸淡硝酸,貼在裂紋處,稍時污漬即除,但有的嬌嫩的釉彩上不宜用此法,以 免硝酸損傷釉彩。洗刷瓷器*好用木盆和塑料盆,不宜用瓷盆和水泥盆,以避免 瓷器碰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