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為毛苞科植物。別名:丹皮、木芍藥、洛陽花。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消瘀之功能。主治:血熱、斑疹、瘀血痛經、關節腫痛。主產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地,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生長習性:
野生于山坡林下、路邊草叢、喜溫暖、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載植,適林下套種耐寒、耐旱、怕澇、忌連作。
栽培方法:
選向陽干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砂質土壤為佳。結合整地畝施、土雜肥3000公斤、復合肥60公斤、磷鉀肥50公斤。將地深耕30—40cm耙細起壟。
牡丹一般采取苗栽,按50cm一行起壟、壟高20cm,在壟上按40cm株距挖穴、每穴一株,一般畝用3000—3300株。栽后覆土、蓋起、頂芽、壓實,寒露至初冬均可移栽。翌手春季可出土發芽。
田間管理:
按要求栽植后,及時打一次封閉失除草劑,除殺雜草發生,出苗后應及時松土,但不要過深以免動根壓苗。*一年*好封根過冬,前兩年均可套種農作物或其他藥材來增加收入。第三年開始普遍開花、在獻蕾時要及時摘除花蕾,以利根生長。
病蟲害防治:
牡丹一般在五、六月份有葉斑病發生。病害葉片出現黑褐色斑點,嚴重時變黑霉爛、至葉片脫落。發病時可用惡霉靈防治一兩次即可。天氣過濕的年份易發生跟腐病,根部發黑腐爛以致枝株死亡。病時可用根腐靈灌根、每周一次或2—3次即可,嚴重時即可拔除病株,并在病發區,按病穴撒入生石灰或多菌靈進行清毒,防止擴散。
采收加工:
牡丹以根入藥、載植4—5年,秋季葉植時采挖。挖出后、抖凈泥土、刮去外皮、小晾一下,抽取梗心曬干、即為丹皮入藥。一般畝產丹皮700-1000公斤左右。現市場價25-40元每公斤,加上套種收入,每畝收入在2萬-3萬元。
亳州市學珍名貴藥材種植場是一家從事中藥材實驗、研究、制種、種植開發、優質品種推廣及中藥材加工、經銷信息為一體的綜合企業。長期與各大藥業集團公司、制藥企業建立了縱向聯合、縱深合作的伙伴關系,計劃今秋、明春聯建GAP藥材生產基地10萬畝。現面向全國各地招商種植。種植招商獎金100萬元。歡迎各界人士來我場實地考察、合作發展。(我場常年批發零售各種中藥材種子、種苗、占地用苗、占地苗木及中藥材飲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