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此起彼伏,特別是今年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其影響之廣、危害之大觸目驚心。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國食品安全保障中存在的法律缺失、制度缺失、標準缺失、道德缺失、監管缺失等問題,而事件發生后工商部門疲于奔命的窘態更是暴露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技術手段的嚴重短缺。本文將著重探討通過建立電子臺賬實現問題食品可追溯,從而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基本思路和解決方案,以及在實施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電子臺賬概述
(一)電子臺賬的定義、種類和特征
電子臺賬是指用系統思想建立起來的,運用現代編碼技術、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電子計算機和網絡,對商品的進銷過程進行規范化管理并提供有效決策支持的信息管理系統。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食品的追溯體系是基礎,進貨臺賬和索證索票制度是實現食品可追溯的制度基礎。電子臺賬則可以把進貨臺賬的追溯功能發揮到極致。
電子臺賬因其所采用的技術以及設計思路的不同可以作不同的分類。按照所運用的編碼技術,電子臺賬可分為基于商品條形碼、電子監管碼及自編碼三類。運用商品條形碼作為商品的標識是最普遍、同時也是最簡便易行的一種方法。因為市場上絕大部分的預包裝食品都有現成的條形碼。電子監管碼是質監部門近年來推出的一種以條形碼為基礎、實行“一件一碼”方式進行賦碼的編碼方式,從理論上說是一種比較完善的編碼方式,但由于賦碼成本較高,在食品行業中推行遇到了重大阻礙,其前景不容樂觀。自編碼是對未實行統一編碼的散裝食品由企業按一定規則自行編制的賦碼方式,其缺點是僅能在企業內部通用。按照操作方式,可分為獨立的電子臺賬和非獨立的電子臺賬。獨立的電子臺賬是指運用單獨開發的電子臺賬管理軟件對商品的供貨商、品名、規格、生產日期、數量等法律規定必須登記的項目進行記錄的記賬方式。由于是針對性開發,功能單純,操作簡單,主要適用于未實行信息化管理的小型批發企業。非獨立的電子臺賬就是在企業所使用的進銷存軟件上設置進銷臺賬管理模塊,其優點是臺賬數據自動生成,避免了企業重復操作,其缺點是進銷存操作比較復雜,素質較低的企業短期內難以適應,同時進銷存軟件價格較高。
電子臺賬具有書式臺賬無法比擬的優點:一是登記的便捷性。電子臺賬登記的效率更高,一個具有初中文化的從業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后就能熟練使用電子臺賬軟件,經過測算,每天化10—30分鐘即可以完成登記工作。二是形式的規范性。書式臺賬普遍存在字跡潦草難以辯認、項目登記不全等缺陷,而電子臺賬由于臺賬格式的規范化設計及功能的人性化設置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三是臺賬的共享性。電子臺賬可以避免重復登記,上游批發商的銷貨臺賬可以自動轉化為下游批發商或零售商的進貨臺賬,從而大大減少了臺賬登記量,從根本上解決食雜店臺賬登記難的問題。四是查閱的便利性。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是采用倒查法,即從貨架上隨機抽取幾種商品要求經營戶提供臺賬記錄,查起來比較費事。建立了電子臺賬后,監管人員不僅可以在現場將商品的條形碼輸入軟件或輸入加載特定程序的手機進行查詢,還可以足不出戶在辦公室利用互聯網實現查詢。五是數據的可用性。電子臺賬的數據具有書式臺賬不可能實行的應用價值,這是電子臺賬與書式臺賬的本質區別。建立了電子臺賬后,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即可實現在一定區域甚至在全國范圍內的數據共享,并對重要信息進行自動統計分析,從而為企業、政府和公眾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服務。因此,電子臺賬較之于書式臺賬,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換,對監管而言是一種革命性的變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