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名吃——把子肉米飯。做把子肉,要選1斤左右的白條豬即可,不肥不瘦。一斤切八塊,蒲草捆好。冒兩遍,二遍血水清湯。放入壇子,不放鹽全靠醬油調味,猛火開鍋文火燉,燉好的把子肉肥的不膩、瘦的不柴。入口有醇厚的余香,掉在地上,象豆腐一樣摔的稀碎
1.濟南的把子肉強調醬油的重要作用不放鹽。是選取有肥有瘦的豬肉,切成長條,用麻繩捆成一把,煮好,再放在醬油中燉。(要加水) 2.把子肉的精彩便是有肥肉的存在才能產生出肥而不膩的上佳口感。把子肉雖由濃油赤醬熬制,卻并不咸,剛好用來下飯。而一口飯一口肉的搭配就恰好把米香肉香統統帶出來。 3.北方的“把子肉“卻不加糖,長方形的大塊,只是醬油八角在高筒瓦罐中燉熟。火候到處,一啟封香氣四溢。趁熱連肉帶汁澆在白米飯上,亦十分甘美。
原料:
五花肉(長15cm,厚1.5cm)15千克,四喜丸子(只重50克)100個,雞蛋角(只重60克)60個,海帶結(只重100克)100個,面筋肋(每把 50克)80把,豆筋(每根100克)120根,蘭花干(每塊70克)70塊,素雞片(片重60克)180片,各種調料適量。
制法:
1、五花肉,切塊腌制24小時,撈出晾干,上飴糖、醬色、深桔紅色撈出待用。把子肉12、湯鍋內添上黃豆芽白汁及高湯,將佐料放入布袋中投入湯鍋內,放干紅椒、蔥段、姜、精鹽、味精、湯燒沸,放蘭花干、海帶結、素雞片、豆筋,旺火煮2.5小時,再放把子肉塊、四喜丸子、雞蛋角、面筋肋同煮1小時,后壓爐火。根據顧客需要選配。
特點
肉肥不膩,多滋多味。為江蘇徐州地區名吃。 徐州把子肉是中華名小吃之一,是徐州極具特色的小吃。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川,魯,粵,湘,淮揚等五大主力菜系南北口味在這里水乳交融。形成了特有的飲食文化氛圍。這里是著名的烹飪之鄉,也是中華烹飪鼻祖---彭祖的故里。徐州把子肉在傳統的制作上,采用15CM長的五花肉與排骨用蒲草捆在一起。所以稱為:把子肉。徐州把子肉的飲食特點是;肥而不膩,多滋多味,肉色令人垂涎。徐州把子肉是這種小吃的統稱,還有其他的輔菜來搭配比如:四喜肉丸,蘭花干,海帶結,面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雞片,虎皮雞蛋,黃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腸,排骨,肘子,雞腿等等葷素組合,可以滿足顧客不同飲食需求,要一瓶啤酒,再配上一碗白米干飯澆上美味鮮香的肉汁,吃起來滿嘴流油,回味悠長,口口留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