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固體殺菌滅藻劑
BCH殺菌滅藻劑 固體殺菌滅藻劑
BCH是一種新型的復合高效快速殺菌劑,殺菌效率是普通氯制劑的2-4倍,適用于泳池、溫泉以及各行業的冷卻循環水系統。 BCH采用剛性雜環有機物為有效成份的載體,可緩慢釋放有效成分,并在平衡條件下穩定有效成分,防止有效成分損失,其余氯可維持很長時間,但初期使用時因其不能馬上在水中溶解,有效成分不會迅速擴散均勻,故初期余氯值較低。
建議前兩天使用時,同時投加一些速效消毒劑,如漂粉精或漂白粉,這兩種消毒劑穩定性不好,有效成分易散失,使用量大,刺激性強,但它們的溶解度大,可迅速使水體達到一定的余氯值,所以初期配合使用BCH,之后再以BCH維持,效果非常理想。
另外,由于BCH在作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弱酸,長時間對同一循環水體使用會造成水體pH值下降,進而影響水體的濁度,若遇這種情況,可要根據水體pH值定期適當投加一些堿,調節pH值至中性或偏堿性即可。
BCH的使用方法:
1、 建議使用量2-4mg/L,根據不同季節游泳人數的變化酌情增減。
2、 使用時根據循環水保有量,計算出所需BCH的使用量。由于BCH需要5-6天才可以全部溶解完畢,因此每次的施加劑量為單日劑量的5-6倍,每5-6天施加一次即可。
3、 將BCH置于循環系統過濾槽中或以帶孔的籃筐、網袋懸掛于水口水流處,使之逐漸溶解,逐漸放出有效成份。
在同樣水樣中,分別投加1.9mg/L的Cl2、、HOBr、BCH,從表可見,BCH殺生快速,效果明顯。
接觸時間與細菌存活的對比(%)
殺生劑 劑量(mg/L) 接觸時(min) E.c菌 Ps菌
Cl2 1.9 4 80 70
HOBr 1.9 4 0.0001 0.01
BCH 1.9 1 0.002 1
注:E.c菌指大腸埃希氏桿菌;Ps指假單細胞菌
寬pH值范圍的高殺菌活性
BCH的殺菌機理主要是通過它在水中水解產生次鹵酸達到殺菌作用的,次鹵酸才是真正的關鍵殺菌活性組份。然而在一定pH下,次鹵酸可以發生電離形成相應的次鹵酸根離子,而這些離子在水中是不具有有效的殺活性的。
由下表可以看出當pH值為8.0時次溴酸的濃度為次氯酸的3倍。
不同pH值次氯酸和次溴酸的濃度變化
pH值 次氯酸 次溴酸
6.0 97 100
7.0 76 98
7.5 50 94
8.0 24 83
8.5 9 60
9.0 3 33
不受水中有機物的影響
氯和溴均與水中的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迅速反應生成相應的氯氨和溴氨。處理水環境時生成一溴氨、二溴氨、三溴氨和氯氨的混合物。而普通氯制劑在水中形成氯氨雖然也有一定的殺菌活性,但其活性小于次氯酸鹽,遠遠不及次氯酸。溴氨的殺菌活性則較高,因此在高氨化物的水中BCH同樣具有很強的殺菌活性。
水解性質的不同,BCH的殺菌延續時間為氯制劑的3倍
20℃時BCH的溶解度為2000ppm,在水中的水解過程相對較復雜,主要是形成了次氯酸、次溴酸和各類化合氨的動態平衡體系,在水中殺菌時間比普通三氯制劑要長得多。
根據氣—水分配系數(Henry定律常數),可知氯的揮發性大約是溴的10倍(標準狀態下分別的585和59.3)。次鹵酸比相應的氣態鹵素揮發性小得多。次氯酸的揮發性是次溴酸的2倍;次氯酸鹽基本不揮發。在堿性pH值和不含氨水中,氯以次氯酸鹽形式存在,因此沒有揮發性。但在的氨存在下氯以氯氨形式存在,揮發性大于次氯酸。根據Henry定律常數(20℃)揮發性的順序如下:
臭氧>ClO2>氯氨>次氯酸>次溴酸
所以,通常三氯制劑在水中的有效殺菌時間24-28小時,BCH的有效殺菌時間5-7天。
不會因為殘留而污染環境
BCH在釋出溴、氯以后,剩余下的DMH在自然條件下能被光、氧、微生物等在較短時間內分解為氨和三氧化碳,不會因為殘留而污染環境。
低氣味低刺激低損傷
由于BCH優異的環境干擾能力及極強的殺菌活性,使得BCH的使用量非常低微,加之BCH獨特的化學結構特性和復配特性,因此使用BCH后人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幾乎沒有氣味、刺激和損傷。
BCH的毒性問題
BCH的主要活性成份為溴,以溴作為主要的消毒劑消毒水不會明顯地增加人身體內的溴量。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高攝取量1mg/kg/日,因此,BCH的使用是非常安全的。
致用戶:海揚公司提供的系列殺菌滅藻劑,可根據現場情況和水質要求,從中選 擇安全、高效,滿足環保要求的產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