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樹又名燈籠樹,大夫樹、黑色葉樹,屬無患子科欒樹屬。欒樹形高大而端正,枝葉茂密而秀麗,春季紅葉似醉,夏季黃花滿欒樹,秋葉鮮黃,入秋丹果盈樹,均極艷麗,是極為美麗的行道觀賞樹種。特別是到10月,紅色碩果累累,形似燈籠,掛滿枝頭,扶以綠葉,奇麗多姿,為城市秋季園林增添了諸多行道美景。 欒樹為落葉喬木, 常見栽培的還有變種黃山欒樹(var. intergri fola),又名山膀胱,全緣葉欒樹,落葉喬木,小枝棕紅色,密生皮孔。小葉7~9片,全緣或有稀疏鋸齒。花黃色。蒴果紅色。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部及中部。復羽葉欒樹(K.bipinnata),落葉喬木,高達20m,花黃色,果紫紅色,二回羽狀復葉。欒樹的栽培品種有:九月欒花期為8~9月;塔形欒(fastigiata),樹冠塔形;它們都可以用嫁接的方法進行繁殖。主產于我國亞熱帶西南部,都可用播種繁殖,而且都適宜用作庭蔭樹和行道樹。 應用價值: 欒樹適應性強、季相明顯,枝葉繁茂秀麗,春季嫩葉紅色,夏花滿樹金黃色,入秋蒴果似盞盞燈籠,果皮紅色,絢麗悅目,在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嘩作響,故又名“搖錢樹”,是理想的行道、庭蔭等景觀綠化樹種,也是工業污染區配植的好樹種。被臺灣林學家推崇為應大力推廣的亞洲寶樹。欒樹對風、粉塵污染、二氧化硫、臭氧均有較強的抗性。枝葉有殺菌功能;花為優良的蜜源,并可提取黃色染料。種子可制成佛珠,故寺院中尤為常見。欒樹早春的嫩芽,經水泡加工后,是營養豐富的野菜食品。 作為染料植物,欒樹花可供藥用,也可以作為黃色染料,欒樹葉雖然是綠色,但如果和白色布一起煮會使布染成黑色,因此俗語也稱它為“烏葉子樹”,樹葉可以作黑色染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