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塊根。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干燥。
【性狀】 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 6~15cm,直徑 4~12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并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 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充滿棕色物。韌皮部較寬,散有類圓形異型維管束 4~11個,為外韌型,導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少,周圍有管胞及少數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淀粉粒。 粉末黃棕色。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 4~50μm,臍點人字形、星狀或三叉狀,大粒者隱約可見層紋;復粒由2 ~9 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10~80(160)μm,偶見簇晶與較大的方形結晶合生。棕色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胞腔內充滿淡黃棕色、棕色或紅棕色物質,并含淀粉粒;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 178μm。棕色塊散在,形狀、大小及顏色深淺不一。
(2) 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3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何首烏對照藥材0.2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 為展開劑,展至約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4:1) 為展開劑,展至約7cm,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再噴以磷鉬酸硫酸溶液(取磷鉬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緩緩加入硫酸30ml,搖勻),稍加熱,立即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含量測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0nm。理論板數按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0.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
【性味與歸經】 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
【功能與主治】 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