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琉璃的發現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們認為琉璃和水晶一樣,具有記憶與傳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擁有者“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
大約在元代,隨著漢文化的人為斷層出現,漢王室的許多技藝也失傳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話傳說中才有了,您一定看過《西游記》,沙僧原本是天宮的卷簾大將,不就是因為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盞而被貶下來的嗎。用周星馳的話講,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貶下來,做神仙做成這樣也夠背的了。不過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貴了。
應該在元代以前,中國的琉璃工藝散落到了西方,西方人應該是學了一些皮毛,所以這種工藝在中世紀威尼斯一代演化成了玻璃,西方的許多文明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不過都沒有保持原汁原味的技法,從琉璃到玻璃,在材料與工藝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更加注重實用性與大工業生產,不過從根子上講,玻璃和琉璃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尤其是文化。
琉璃的特點
1、制作工序冗長:從構思、設計、雕塑、燒制、細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經過四十七道精致煩瑣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制作:工人必須掌握精湛技術方能操作,每道工藝均有各自不定的變化因素,且在工藝過程中需經反復實驗,作品色彩無一雷同,制作難度極高。
3、一模一品:一只模具只能燒制一件作品,無法二次使用,大型復雜作品甚至需要多次開模、燒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為可貴可珍。
雅貝大龍印
4、高溫燒制:將精選原料以1400℃以上高溫熔制成各種彩色水晶玻璃,并經過多次精選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設定嚴格的升、降溫曲線,爐溫必須控制在1000℃±5℃以內。燒制過程長達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確到每個細微處。方可確保作品精細奇巧、立體、真實、流線飄逸、清晰。
5、琉璃內的顏色都是由各種金屬氧化物高溫燒結而成的,不會有褪色、氧化等老化現象的出現。
6、琉璃的氣泡:琉璃作品應具有藝術生命力,存在于作品中的氣泡,
更具想象空間,更具靈氣。氣泡是琉璃的呼吸,這是琉璃藝術領域的共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