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保溫傘是當前養雞業的科學設備,他的傘體和圍欄全部是玻璃鋼結構的,質堅體輕,耐酸堿,防腐蝕,性能穩定,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是它的特點,育雛保溫傘包括恒溫器,溫控器,傘,圍欄,燈口,三角鏈。每套設備可育雛500小雞,隨著雛雞的成長和溫度(25-40度)的要求變化。傘體可升可降,圍欄可縮可擴,使雛雞可以有個可以活動的場所。
育雛保溫傘是當前養殖業的科學設備,減少了因為煤爐的燃煤費,以免因為煤氣中毒而引起小生命的中毒死亡!減少了初期的死亡率。經濟健康,使用時電子恒溫器,可以控溫,減少了因為夜間起夜照看,比較人性化的一款產品,是養殖業的福音!在銷售使用期間也得到了一些散養戶的好評!值得推廣的產品! 育雛保溫傘,養殖者的科學設備,把好家禽育雛關
把好家禽育雛關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是養殖家禽的大好季節。在家禽養殖過程中,育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養殖成敗的關鍵。不同的家禽品種育雛技術有所差異,現將雞、鴨、鵝育雛的關鍵技術介紹如下,供養禽戶參考。
一、雞
⑴溫度:雛雞出殼后,前3天舍溫保持33-35℃,1周齡時舍溫保持30-32℃,以后每周遞減2-3℃,直至舍溫降至21℃為止,并保持到育雛結束。溫度適宜時,雛雞活潑好動,羽毛光滑清潔;溫度過低時,雛雞不愛活動,羽毛松亂,身體發抖,聚在熱源下,不時發出尖叫聲;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張口呼吸,飲水增加,嚴重時出現脫水現象。
⑵濕度:雛雞10日齡內,育雛室內的濕度保持60-65%,10日齡后,隨著雞的采食量、飲水量、呼吸量等逐漸增加,很容易造成室內潮濕,每天要勤換墊料,將濕度控制在55-60%。
⑶通風:育雛室內通風不良,會造成室內氨氣含量超標,容易引發雛雞呼吸道疾病。因此要加強育雛室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通風之前,先提高室內溫度1-2℃。
⑷光照:雛雞3日齡前,保持全天光照;4-14日齡,每天光照16-19小時;15日齡后于夜間補充光照2小時,直至育雛結束。育雛*一周每5平方米用一盞40瓦燈泡懸掛在離地面2米高處,第二周換用25瓦的燈泡即可。
⑸防病:根據當地春季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合理制訂免疫程序,做好預防接種工作。
二、鴨
⑴保溫:鴨育雛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4-7日齡25℃,2-3周齡20-25℃,3周齡后常溫飼養即可。切忌給溫忽高忽低。
⑵飲水開食:雛鴨出殼24小時內,應先給水再開食,并在*一次飲水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和葡萄糖,以利于清理腸胃,促使胎糞排出。雛鴨飲水后即有吃食的表現,開始時可先用半生半熟的米飯,撒在清潔的墊布上,讓鴨自由采食,每次喂七八成飽,每天喂6-8次;1周齡以后,每天喂4-6次;3周齡后,每天喂3-5次,飼料中可適當加些切碎的魚蝦、蚯蚓、泥鰍等動物性飼料,也可熬成湯糊混入飼料中喂給。
⑶適宜密度:飼養密度與育雛室內空氣衛生狀況和鴨群健康密切相關,要適時分群,嚴防扎堆。雛鴨每平方米適宜飼養量為:1周齡內25-30只,2周齡15-20只,3周齡以上5-7只。飼養量大的鴨場,可按鴨的大小、強弱、日齡等不同分為若干小群,每群以200-300只為宜,1周以后再調整1次。
⑷補充光照:雛鴨3日齡內保持全天光照,以后每周減少2-3小時。4周齡后采用自然光照飼養即可。
⑸下水放牧:地面平養雛鴨,5日齡開始就要調教下水。開始5天,可以在室外鋪一張塑料薄膜,四周墊高,中間倒上清水,水深2厘米左右(水溫不宜太低),把鴨放進去。開始時每天1-2次,每次約5分鐘。以后增加到每天3-4次,每次5-10分鐘,逐漸延長時間。5天后就可讓鴨自由下水活動,并在鴨舍附近放牧,開始時每天放牧20-30分鐘,以后慢慢延長,但不要超過兩個小時,放牧次數以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為宜。
⑹防疫:雛鴨1周齡后可進行鴨瘟、禽出敗疫苗預防接種,10-20日齡時注射鴨病毒性肝炎血清1次,60日齡時再用鴨瘟疫苗免疫1次。
聯系人:芮艷潔 聯系方式:15001371894
QQ:107510146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