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設統一的運維管理平臺,規范日常處理流程。基于ITIL的標準形成一套結合服務臺,知識庫,CMD,事件管理,問題管理一整套的流程平臺,可以和監控系統做無縫聯接,對日常事件直接觸發工單運維,提高工作效率,明確管理職責,規范管理流程。 2、建設全面的監控管理平臺,消除監控死角。 信息技術中心的各個系統采用了多個廠家的網絡設備、服務器、中間件、數據庫、存儲設備,因此本項目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建設全面的監控管理平臺將目前各個業務系統中的各種設備、軟件、業務應用均能夠納入到監控平臺中來。消除管理對象之間的差別,消除數據采集手段的差別,消除管理軟件的差別,對各種不同數據來源數據統一處理、統一展現、統一用戶登錄、統一權限控制。 3、建設開放、具有良好擴展性的IT管理平臺。監控管理平臺應具有很好的開放性,保證跟相關系統的集成。監控管理平臺應具有良好的擴展性,不僅可以滿足現階段 系統管理的需要,未來,隨著 業務的不斷發展,監控功能添加,或管理節點數量增加時,監控管理平臺也可以很好滿足 的需求。
1、基于統一、集中的管理體系,統一的數據處理和展現,統一的告警平臺。統一的數據處理和展現,消除各個監控工具之間各自為政、系統管理員在各個界面間頻繁切換的情況,將舊的監控工具的數據和事件統一融入到新的監控平臺中來,并通過統一的展現界面進行展現。統一的告警平臺,將所有告警納入監控管理監控平臺,并通過短信、郵件和桌面客戶端統一告警。 2、對主機系統資源的占用比較少的情況下,實現對各種服務器(Linux、AIX、Windows2003等)監控管理。包括主機硬件、操作系統、文件系統、進程和應用等。主機監控的重點是對操作系統關鍵指標,如CPU、內存、進程、文件系統等進行全面的監控管理,要求不僅能夠在狀態改變或性能指標超越門限時生成告警,同時還應該提供實時和歷史的性能數據展現,并能夠保存歷史性能數據,以形成統計分析報表。 3、以業務的角度將傳統的技術設備的管理整合到基于業務的管理平臺上來,不僅能完成對設備監控的需求同時能滿足根據業務的組成定位問題根源,定位性能瓶頸,預測業務發展趨勢和穩定性。
4、實現IT資源管理和業務系統的關聯,可以從業務的視角進行IT管理。當某臺主機或者應用發生問題、產生告警時,系統管理員可以在*一時間發現該設備影響了哪個應用的正常運行。 5、各種數據庫(Oracle,Sqlserver等)監控管理,包括數據庫的重要配置參數以及運行狀況的監控。主要關注數據庫的關鍵指標,如SGA使用率、表空間占用情況、鎖競爭和使用情況、緩沖區命中率等。 6、實現對某種業務的服務水平管理。通過業務服務管理,可以某種業務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運行狀況有一個總體的評價和衡量。
7、解放人力,依靠智能化技術化的管理手段,降低故障發生率,降低維護成本,并同時提高維護效率。 8、系統的自管理,包括系統自身完善的存儲備份等系統的自我管理功能,包括角色管理,權限視圖管理,資源管理等。 9、其它應用的監控管理。比如IIS,Tomcat,Weblogic監控,重點保證服務的可用性和性能。
10、采用的技術成熟、先進,并具有較強的集成性和可擴充性的管理平臺。 11、統一的報告和報表,多臺設備性能比較,其它格式導出,柱圖、XY坐標、餅圖、折線圖,定期的運維報告等等。 12、易于使用和維護。統一的中文界面,瀏覽器管理方式,可以多人同時通過瀏覽器進行訪問和操作。
13、支持服務臺,知識庫,配置變更管理庫的IT運維流程平臺。
1、服務器主機系統監控 2、應用系統平臺管理 3、業務服務管理
4、策略管理 5、日志監控 6、報表統計分析管理
7、故障和事件告警 8、系統安全與權限管理 9、系統管理和展現界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