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隧道自動化監測系統24小時安全預警服務,我公司的鐵路隧道自動化監測系統是通過集成物聯網、傳感器技術、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實現對隧道結構變形、環境參數及地質災害的實時監測與智能預警。以下從技術架構、監測內容、預警機制及服務優勢四個維度展開說明:
一、技術架構與實時監測
1、傳感器網絡部署
結構變形監測:在隧道拱頂、拱腰、邊墻等關鍵部位布設靜力水準儀、激光位移傳感器、全站儀或收斂計,實時采集沉降、收斂、裂縫等數據,精度可達±0.1mm。
地質環境監測:通過GNSS(北斗/GPS)定位終端監測地表位移,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監測襯砌裂縫,滲壓計監測地下水位及孔隙水壓力,土壓力計監測圍巖壓力。
環境參數監測:風速傳感器等實時監測通風等狀況。
2、數據傳輸與云端處理
數據通過LoRaWAN、NB-IoT或4G/5G網絡傳輸至云端平臺,邊緣計算網關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關鍵數據(如預警信息)采用雙通道傳輸(4G+衛星)確保可靠性。
云端平臺采用分布式數據庫存儲數據,保留周期不少于5年,支持歷史數據回溯分析。
二、24小時預警機制
1、多級預警閾值設定
閾值預警:當變形量超過預設值(如拱頂沉降≥3mm/d)時觸發黃色預警。
趨勢預警:當變形速率連續3天超過0.5mm/d時觸發橙色預警。
綜合預警:結合降雨量、地質條件等多源數據進行風險評估,觸發紅色預警。
2、預警響應與通知
通過短信、APP推送、聲光報警器等方式通知相關人員。
預警信息包含異常位置、數值、趨勢分析及建議措施,支持遠程控制現場設備(如啟動通風系統、關閉危險區域)。
三、服務優勢
高精度與實時性:毫米級監測精度,數據采集與傳輸延遲≤1秒,預警響應時間≤30秒。
智能化與自動化:機器學習算法預測變形趨勢,自動生成監測報告,支持多維度數據分析(時間序列、空間分布)。
可擴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