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q460c大量出售價格優惠
從黃土高坡的小山村登上以詩會友的大舞臺
奪得中國詩詞大會亞軍的農民工
初中文憑,卻滿腹詩篇。50歲農民工朱彥軍在《2023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上一路乘風破浪,榮獲亞軍。從黃土高坡的小山村到以詩會友的大舞臺,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詩歌給朱彥軍架起了一道跨越夢想的“彩虹橋”。
黃土高坡上的詩意少年
“..喜歡在放羊時,看著夕陽西下,我坐在山坡上讀詩歌。美得很!”
朱彥軍出生于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魏溝村。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零星聚散的羊群、按時種收的莊稼,勾勒出他的童年生活。他初次接觸詩詞,是一年級語文課上學的《憫農》。“讀起來順口、好記。”他說,小小年紀的他陶醉于詩詞中平仄格律的韻味。
父親發現他的愛好后,為他買了不少詩集和報紙。父親無聲的支持讓他形成了定期摘抄詩詞、反復背誦的習慣。
下課后的教室里、放羊時的山坡上、幫工時的莊稼地……只要有空,他的手里就攥著一本詩集。“讀得多了,發現詩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總能言簡意賅地吟誦萬事萬物。”他說。一句句凝練的詩句如萬花筒,透過它們,少年看到黃土高坡上涌起的無限詩意。
上初中后,很多同學都選擇輟學、外出打工。逢年過節,朱彥軍總聽同齡人講起外面的..:“當時很憧憬大城市的生活,自己也想出去闖一闖。”初中畢業后,他背著幾本珍愛的詩集,開始走南闖北、外出務工。
年少時的選擇也成了朱彥軍難以釋懷的憾事。因為識字少,他讀詩詞時,經常遇到“攔路虎”,只得隨手翻查字典。不論走到哪里,他一直隨身帶著一本《新華字典》,20多年的陪伴,字典已被他翻爛,勉強用膠帶粘著。
將近40年,朱彥軍摘抄的詩詞已填滿六七個筆記本,分門別類地記錄著詩詞原文、字詞翻譯和典故,這些筆記他都視若珍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