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底蘊 綠色品質——趙樹叢:又聞沂蒙煎餅香
又聞沂蒙煎餅香
▷趙樹叢
歲末寒天,我應朋友孫立偉之邀,參加福瑞德集團二十周年慶典,又到了沂蒙首府臨沂。
臨沂有許多名吃:爆炒雞、豆腐箱、四喜丸子、全羊湯...,但我*喜歡的還是臨沂煎餅。煎餅是山東的地方特色食品。在大中華舌尖文化中,煎餅卷大蔥幾乎是山東的別稱和LOGO。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地方戲叫山東茂腔。小時候每到這個季節,也就是秋收冬藏之后的農閑季,總會有一些戲班子,走村串巷,搭臺唱戲。那是農村的文化盛節。對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和韻律整齊的唱詞,我至今沒有記住。但有一句唱詞在我們那里廣為流傳:“萬歲皇帝要出征,這可忙壞了東西宮,東宮娘娘烙煎餅,西宮娘娘卷大蔥。”這詞兒傳了多年,誰也沒有去考證它的真偽,但老百姓是鐵認了,他們知道皇帝老子*大的事就是拓疆守土,出征打仗自然就是*重要的了。為妻當老婆的東西宮,*大的貢獻就是燒火做飯,吃的*好的就是煎餅卷大蔥了。
成品都是要包的。餡兒有芝麻醬,有花生碎,*多的還是咸鹽蔥花。唯獨臨沂煎餅產量*大,它是由臨沂蒼山、費縣、沂水一代的滾煎餅發展起來的,一開始就是用含淀粉量大的紅薯和含蛋白質的小麥混合,將面合成團柱,再在燒熱的鏊子上滾,后來又有了像泰安煎餅一樣的攤、刮。一般說來,臨沂的煎餅要比諸城、安丘的薄一些,比泰安煎餅厚一些,可即食,可加泡,糧香味足,耐儲存。我是愛臨沂煎餅的。
三十多年過去了,每每和當時的青年伙伴回憶起這段往事,都會不由自主的回味起沂蒙煎餅的噴噴沁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