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發行的銀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文化。眾所周知,錢幣在我國經濟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同時也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今天就跟大家來說下四川省大漢銀元。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后,各省紛紛響應,四川革命黨人首先在重慶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并以“漢”字旗為義軍標志。經過幾番戰爭與協商,四川在次年歸于一統,軍政府接收了原度支部造幣分廠,改名為四川造幣廠。1912年(民國元年)4月開始以軍政府名義發行形式與眾不同的新幣,正面銘文“四川銀幣”,背面中央有一大圈,內刻篆書“漢”字,圈外環繞18顆圓星,代表18行省。這就是所謂的“四川漢字大洋”,或稱“大漢銀幣”。
四川大漢銀元稀少版別 大漢銀元是什么
“漢”字大洋壹圓銀幣于1912年4月由成都造幣廠開始生產,1924年至1927年間停產,1928年恢復生產,但次年起以生產五角為主,1933年上海中央造幣廠開制,該廠改為中央造幣廠成都分廠后,便停產銀圓。1926年后,續造多批,每次數萬至數十萬枚。因各地軍閥設廠濫造,故川版“漢”字大洋可能有七八千萬枚;亦有人推測總額應接近1億枚。不論實際數據如何,它在中國銀圓產量的排名里,應列于“袁大頭”、“孫小頭”、船洋之后,居第四位。
四川大漢銀元稀少版別 大漢銀元是什么
至于“漢”字輔幣的產量,根據資料中的統計,五角約3955萬枚、二角約9.6萬枚、一角約37萬枚,以產量論,二角小洋*少。
“漢”字大洋的版式非常的多,試舉其中一圓及五角名譽品各一種。“點金版”的主要特征是“四川銀幣”四字中“銀”字的部首金的兩點與王字不連接,細分尚有“中華民國元年”的“民”字多一點及“元”字底下兩筆分開等多種小版。“佛手花”是指五角的芙蓉花有如“果中仙品、世上奇卉”的佛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