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稅改 水務局水資源稅系統工程 水資源稅監測項目
河北當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陳經理 15511633995
作為綠色稅收,我國資源稅改革以及水資源稅試點分步擴圍正在密集籌備中,包括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有望納入首輪擴圍。
資源稅是為調節資源級差收入并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征收的水中,考慮到我國水資源短缺、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資源重復利用技術落后、保護意識不足等問題,稅收作為調節經濟方向和資源配置的重要杠桿,理應在保護水資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首個水資源稅試點,河北稅改推進一年多來,試點成效逐步顯現,首先是征管漏洞得以堵塞,水資源稅收入明顯增長。更主要的,稅改“綠色”公里顯現,并成為節水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綠色發展的助推器。一句話,水資源稅改革利好多多,大有可為。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分步擴圍試點范圍,條件成熟后再全國推開,就是一種大勢所趨。
需要指出的是,水資源稅改革不是簡單的費改稅,而是破解管理體制機制障礙的重要抓手,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不宜單兵突進,劍走偏鋒。一方面,費改稅是必要的。受傳統水資源管理體制的束縛,水資源費制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特別管理體制比較混亂,缺乏有效的調節機制,各部門處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難免會出現尋租行為,導致水資源費的征收力度嚴重被削弱。而稅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它優于費。因而通過開征水資源稅,運用稅收這一經濟杠桿,促進水資源合理有效利用,保證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成了現實選擇。
同時,水資源稅改革將原來收取的水資源費將為零,改征水資源稅,按照鼓勵使用再生水,合理使用地表水,抑制使用地下水的原則設定稅額標準,符合實際。河北現已逐步構建“水利核準、納稅申報、地稅征收、聯合監管、信息共享”的水資源稅改革模式,這既是起步,也是經驗,值得總結擴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