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糧食生產的重要支柱,良好的土壤條件是保證植物生存的基礎。而鹽堿地中超過正常土壤耕作水平的含鹽量,會改變植物根系與土壤中水分的物質與能量交換,導致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我們看到的鹽堿地多為白色,它們實際上是留存于地下的鹽分,隨著土壤空隙中的水逐漸從地下來到了地表之上。在這一過程中,水分被蒸發掉,鹽分則留存于土壤表層,這就是鹽堿地的基本形成過程。
白刺屬蒺藜科的白刺屬,為多分枝的耐鹽喜潛水旱生低矮灌木,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沙漠地區的鹽漬土上,全世界共有8種,在我國分布了其中的5種,包括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亞白刺、齒葉白刺、泡泡刺、大白刺。
青海的白刺是唐古特白刺生長在我國八大沙漠中海拔高的柴達木盆地(海拔4500米),是世界公認的“純凈”的地方。高海拔、強紫外線及缺氧環境下,造就了白刺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原料品質。成熟的白刺果實晶瑩剔透,紅的像珍珠,紫的似瑪瑙,人們親切地稱之為“高原紅珍珠”。 白刺果實是一種罕見的野生水果,其果實中營養成分和活性成分種類多,含量豐富。白刺果汁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維生素、氨基酸,總量遠遠高于常見水果,是沙棘的4倍。
白刺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適應性強,因而在沙漠、戈壁6—8月間地溫極高.降水量的情況下也能旺盛生長,且枝葉繁茂;其風蝕后裸露的根系,只要還有枝條埋生在沙中,植株仍能成活。白刺的這些特性,使它適應了荒漠區的自然環境,成為荒漠區群眾喜愛的優良固沙樹種。
同時白刺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白刺的漿果是沙漠里罕見的野生水果,果熟時,顏色變為深紅色,果汁暗蘭紫色,果實含糖33%,淀粉11.10%,還有19種氨基酸,其中有人體不能自行合成須由體外供給的蘇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等8種。白刺果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沙棘果的2—10倍,并含有鋅、銅、錳、硒、等21種微量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