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也可以種植白刺果!
白刺是一種小灌木,別名西伯利亞白刺,小果白刺,它與沙棘、枸杞統稱為三刺,同屬于野生灌木。該屬有11種,分布于亞洲、歐洲、非洲和澳大利亞;。主要分布于西北各省,生于鹽漬化沙地。常為建群種,特別在沙區為優良固沙植物。
白刺高1-2米。多分枝,彎、平臥或開展;不孕枝先端刺針狀;嫩枝白色。葉在嫩枝上2-3(4)片簇生,寬倒披針形,長18-30毫米,寬6-8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窄成楔形,全緣,稀先端齒裂;ㄅ帕休^密集。核果卵形,有時橢圓形,熟時深紅色,果汁玫瑰色,長8-12毫米,直徑6-9毫米。果核狹卵形,長5-6毫米,先端短漸尖。花期5-6月,果期7-8月。
白刺可以在ph值達到10,甚至10以上的重度鹽堿地正常生長,它會吸收土壤中的堿,把它轉換為生物堿貯存在它的根,葉,果中。大家都知道酸性體質的人容易得各種疾病,所以食用白刺的葉和果對調節人體酸堿平衡大有益處。通過種植白刺的重段鹽堿地,經過6.7年以后土壤就會得到改良,達到種植莊稼的標準。輕度的鹽堿地經過3.4年就可以達到種植莊稼的標準。在沙漠地區,由于白刺的根系發達,可以扎入地下十三,四米,可以有效吸收地下的水分和養分,所以它可以在沙漠地區正常生長。它是防沙固林、治理荒漠的首選樹種。
白刺吸收水分非常小,蒸發量非常低,白刺能保護地表水,留住地下水,地下根系特別發達,主根向下可以深入十多米,側根也可以橫向伸展十多米,網絡密集,而且枝條挨著土地還繼續向下生成不定根,逐漸形成一個密集的地下地表網絡,從而保持和固定地表水土流失,針對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帶有很好的防護作用,同時還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所以白刺適合在任何一種土壤上生長。(沙漠、鹽堿地、山區、半山區、丘陵、紅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