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無動力抑塵裝置的核心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方式有效降低粉塵的慣性力,使得粉塵在單一的空氣阻力作用下,在有限的空間內得到快速沉降,這個技術方式就是無動力抑塵裝置裝置,有些地方將此方式稱之為慣性沉降裝置。
1.22.不同的產塵點具有不同的無動力抑塵裝置形式,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一般是在產塵點全面密封的基礎上通過降低慣性力裝置、擴容緩阻裝置、釋壓循環裝置、阻尼抑塵簾系統等組成。
3.工作原理
1)由于物料下落時會擾動空氣,形成慣性氣流,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物料經落管下落時產生誘導風;在結構條件限制下,誘導風沿皮帶運行方向擴散。
2)誘導風中含有粉塵的氣流在阻尼擋塵裝置的前方受到阻滯而反彈,經過③、⑤循環平衡風管,氣流因空間改變轉向,大部份回彈進入主循環通道,正負壓差不同而產生持續循環,壓力得到一定滯緩。其余含有粉塵氣體繼續至⑥阻尼擋塵裝置處,經過特制的阻尼軟簾,通過多道裝置陰滯,風量將逐級降低,阻尼膠條上陰尼附著大量粉塵,粘結成塊,到達一定厚度時,當大量物料在皮帶機運行時撥動擋簾,粘結的煤塊在簾子互相拍打過程中與及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成塊狀脫落,隨物料被同時運走。
3)剩余的含塵空氣在向前運動過程中,經過⑦二級循環平衡風管、⑧阻尼擋塵裝置處時做相同運動,其動能逐步降低,而剩余的動能也將在后段設置的空氣阻尼簾的阻滯作用下被逐步減弱,并*終耗盡。
4)從輸送過程開始到結束,上述的原理過程會自動產生,因而,消除粉塵的機理亦自動存在于這一過程中。
5)水霧降塵系統產生直徑微小的水霧顆粒,對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進行有效地吸附,使粉塵受重力作用沉降,從而達到抑塵作用。在無動力抑塵裝置的適當位置加入水霧降塵可加速粉塵沉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