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蠶,學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1855),是鱗翅目大蠶蛾科柞蠶屬的一種動物。古稱春蠶、槲蠶、櫟蠶,也叫山蠶。一種吐絲昆蟲 ,因喜食柞樹葉得名 。繭可繅絲 ,主要用于織造柞絲綢,蟲體可食用,可做藥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昆蟲資源。
柞蠶起源于我國山東省魯中南地區,其繭絲的產量僅次于家蠶。柞蠶產業主要分布于我國遼寧、山東、河南、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貴州、四川等省區,日本、韓國、印度、朝鮮等國家也有少量分布。可以說柞蠶是我國的特色產業,柞蠶繭年產量已達到7萬噸,其中遼寧省的柞蠶產量占到全國份額的80%和世界份額的70%
翅長50~65mm,體長30~45mm。身體及翅黃褐色,頭棕褐,觸角雙櫛形,雌性櫛羽明顯短于雄性,各節上有暗色環;肩板、前胸及中胸前緣紫褐色,與前翅前緣的紫褐色線相接;前翅前緣紫褐色并雜有白色鱗毛;頂角外突、端部較尖;內線白色,外側紫褐,內線外側在中室部位有紫色短斜線;外線黃褐色,兩側模糊不清;亞端線紫褐色,外側鑲有白邊,接近頂角部位有較明顯的白色閃形紋;中室端有較大的橢圓形斑,周圍鑲嵌白、黑及紫紅色圓環,透明斑中明顯可見中室端橫脈,外橫線貫穿上下;后翅顏色及斑紋與前翅近似,中室眼形透明斑圓,周圍黑線更明顯;內線白色不甚明顯但紫色邊深;前翅及后翅反面色斑與正面相同,內線及中線明顯,亞端線由各脈間紫灰色近三角形斑點組成,各點間不連貫;翅脈污黃色較明顯。
雄外生殖器上的爪形突呈錐狀;顎形突下垂穗形;抱器構造復雜,分為內瓣與外瓣兩部分,內瓣臂形,頂端有毛叢,內側有卷折片,外瓣較長,下部與抱器腹連接.卜部呈長齒形,內側有密的毛;內突長向上方彎曲;陽莖基環圓形;囊形突長,端部變細并彎曲呈勺形;陽莖頂端呈刀形.外側有成排的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