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排隊的根源 
 1. 相對于銀行需求的特點而言,銀行服務供給表現出不對稱性。 銀行出于成本和利潤考慮,大量壓縮了營業網點數量,與此同時銀行營業窗口短期難以大幅增加,銀行服務資源供給短期難以提高。銀行服務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得單筆業務處理時間增加,需求時間上的相對集中性,使得一定時間段需求量增加,從而使有限的銀行服務資源在供給方面短期難以與之相匹配。同時,一些銀行奉行“二八”原則,資源集中為大客戶服務,導致小客戶所能享有的資源較少,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自然的,客戶排隊擁擠、漫長等待、怨聲載道。 
2.居民投資服務需求迅速增長,商業銀行業務處理流程越來越復雜。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銀行的個人產品和衍生產品不斷推出,客戶的意識和意識的不斷加強,對銀行提供此類服務的依賴性也日益增強。近5年來,僅工行一家的年交易量就從60萬億元猛增到了260萬億元,日均辦理的業務筆數從1000萬筆勁升至4000多萬筆,增長率都在300%以上。客戶大量增加,而銀行網點受營運成本等因素制約,總量上基本保持不變,不同程度上造成了銀行網點排長隊的現象。自2006 年以來不斷升溫,由此產生柜面受理、銀證轉賬成倍增加,特別在各只銷售首日此類業務客戶激增,而該類業務辦理流程較復雜、耗時,更有相當數量的客戶常識非常欠缺,柜員要占用時間對其進行解釋,占用了銀行工作人員大量處理業務的時間,造成柜臺擁堵。 
3.網點布局不夠合理,網點資源利用不充分,難以有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近年來,各家銀行普遍加大了網點建設和改造力度,但現有網點相對于龐大的市場潛力而言,仍不能滿足需求。首先,業務量較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熱點地區、繁華商業區、大型居民社區、大型批發市場周邊以及新建的、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地區,這些地區由于銀行網點相對偏少,服務半徑過大,不能較好滿足服務需求。其次,網點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部分銀行柜面開工率較低。另一方面部分銀行對公對私窗口分布比例不合理。比如有的網點共有13個窗口,其中辦理對私業務的窗口僅為4 個。
個別銀行有少量網點周六、周日不營業。再次,部分網點硬件設施落后。調查顯示,部分銀行老舊網點營業面積普遍較小,服務窗口少,且主要分布在老城區客流聚集區,業務相對較多,而這些網點尤其是儲蓄所的ATM 機等自助機具配置不齊備,難以滿足一般服務需求,也進一步加劇了柜臺業務壓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