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從小賣柜里拿出商品的時候,會發現物品上都貼了一個長條標簽;透過光線看,這個標簽里面仿佛還有著繞來繞去的“線路“。這正是每一個物品的“身份證”這個標簽叫做無線射頻識別標簽(RFID),你或許第一次聽說這個名稱,但RFID技術很早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公交卡、門禁卡、食堂餐卡……它們都使用了RFID技術。通常的RFID系統包含了閱讀器、電子標簽和應用系統。每當你拿走商品時,小賣柜柜體中的RFID閱讀器都會發出特定頻率的信號,各個商品上的標簽接收到信號,其中一部分轉化成直流電流激活標簽,隨后標簽將自身的數據信息反饋給閱讀器,從而完成商品的統計。系統通過計算減少的標簽數目,得知你拿走了什么。隨著RFID系統成本的降低,這種識別方法逐漸運用到零售商品中來,相比于二維碼掃描,RFID有著明顯的優點:速度更快、操作更簡單。在結算時,只需要將所有的商品標簽放置在閱讀器上,系統就能快速識別所有的商品。你下一次去買衣服的時候,不妨看看衣服的標簽上是不是印上了RFID的字樣。
RFID正在代替二維碼,成為更有效率的結算方式。很多高校在食堂里也用上了這種結算方式:使用帶有RFID標簽的餐具內,結算時系統直接識別不同價格的盤子,能快速讀取用餐價格,實現快速結算。
無人小賣柜更進一步拓展了RFID的這一優勢:不需要手動對準商品掃描,只要電子標簽在閱讀范圍之內,就可以快速識別。
撕標簽?
讓我算算有多重!
RFID標簽雖然方便,但要是撕下商品上的RFID標簽放回小賣柜,小賣柜不就啥也查不出來了嗎?
使用RFID標簽的這種方式并不是在檢測物體,而是在判斷標簽。因此在早期僅使用RFID標簽的無人小賣柜慘遭多次盜竊,部分小賣柜貨物損失率更是居高不下。
除了容易被人撕掉之外,RFID設備成本也比較高。雖然RFID標簽的價格已經降到每個0.4元 ,但每一個物品都需要貼RFID標簽,多出來的成本不是筆小數目。
為了解決RFID存在的問題,實現對柜內物體的直接判斷,一種新方法出現在了小賣柜之中——重量檢測。每次拿走物品關閉柜門,小賣柜中的重量傳感器會檢測當前物品的重量,并計算和開門前重量的差別,從而實現對拿走物品的判斷。
帶有重力傳感器的小賣柜丨參考文獻[2]
顯而易見,一旦柜子里有多種商品重量相近,或者組合的重量類似時,這種單純測量重量的方法就很難奏效了,因此也有很多小賣柜使用了RFID+重量檢測的雙重檢測方式,以確保判斷的準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