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館遇神》中國古琴曲名,此曲僅見于明嘉靖年間汪芝撰輯的《西麓堂琴統》中。據琴曲題記記載,嵇康夜半撫琴,忽見八厲鬼,并大聲呵斥。其言為周朝伶官,刺死此地而尸骨尚存,祈求將尸骨遷到別地埋葬。第二天康告訴了柏林,掘地果見尸骨,并將其葬下。嵇康晚上做夢八鬼叩拜了嵇康而離去。
《西麓堂琴統》中對該琴曲的解析:嵇康夜鼓琴王伯林空館中,見八魅跽燈下,因叱之。對曰,某周時伶官,賜死於此,腐骨未化,愿求遷轉,明發,語柏林,掘得遺骸葬之,夜夢八人羅拜而去。康神其事,乃托此弄。
古琴是感知的藝術、審美的藝術、傳情的藝術,要想達到完美的境界,就要使其理性與感性同步。就是說古琴教學既要講授古琴音樂理論和古琴的彈奏理論,又要講對古琴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表現力。
合肥復雅古琴社古琴教學中的順序,是先講古琴基本樂理的彈奏技巧,再講古琴曲目所表達的內容,*后應用到古琴音樂實踐上。對古琴學員要求做到,學過的古琴曲目要會背、會讀、會彈,*終達到完全理解,正確演奏的效果。合肥復雅古琴社的基本要求是:無論是一首什么古琴曲目,除了盡可能地準確地彈奏外,還要盡可能地調動自己更多的藝術和情感豐富演奏,以神帶心,以心帶情,以情帶聲,以聲帶形,眼到手到,手停形住。既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又有要“繞梁三日”之余韻。做到雅俗共賞,既有熟練的古琴技巧,又有豐富的情感,心手合一,情景交融,理性和感性同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