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雕刻工藝歷經千年而不中斷,譽滿海內外。隨著曲陽雕刻材質從大理石、玉石到木質、象牙、青銅、不銹鋼等的擴展,其雕刻技藝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圓雕、透雕、鏤雕、浮雕等造型門類,技法不一而足。
現在雕刻的題材相當廣泛,既有傳統的仿古建筑飾品,又有現代人物雕像;既有園林雕塑,石雕大象石材雕刻園林雕塑石刻獅子。又有家庭裝飾;既有飛禽走獸,又有游魚花卉;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長不盈寸的精品。曲陽縣以"雕刻之鄉"的美稱享譽海內外。曲陽石雕的傳統工藝是利用開臉特技法,在石料上畫出大概輪廓,先雕鼻子,再從頭到腳依次雕刻,做到"內外有度,比例協調"。而現代工藝則是在傳統工藝基礎上,依靠科技力量(電動工具),運用圓雕、浮雕、線雕技法,將解剖學、美學融為一體,所雕作品既有高貴華美的傳統特點,又有新穎明快
。曲陽石雕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構思精巧,造型美觀;紋飾清晰剔透,生動逼真;刀工精湛細膩,圓潤光滑。料質有漢白玉、花崗石、玉石等。顏色有白、黑、黃、綠、紅、灰等。還有形形色色的木雕。
曲陽石雕除以水果、動物為題材的上百種傳統產品外,還有以車馬、走獸、人物和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為題材而雕刻的石雕精品。除用漢白玉外,曲陽石雕還有用雪花石、桃紅、墨玉等石料刻制的精品,暢銷日本、新加坡、比利時、奧地利、澳大利亞、美國等10多個國家。
由于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然后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圓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訂守"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確保雕塑作品的各個部件都能條例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雕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地,用鐵筆題書作畫,寄托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后,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也開始出現。清初楊璇、雕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刻劃上自己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