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探傷(UT)
振動的傳播過程,稱為波動。波動分為機械波和電磁波兩個大類。機械波是機械振動在彈性介質中的傳播過程。超聲波就是一種機波。
超聲波探傷分類:用縱波可探測金屬鑄錠、坯料、中厚板、大型鍛件和形狀比較簡單的制件中所存在的夾雜物、裂縫、縮管、白點、分層等缺陷;用橫波可探測管材中的周向和軸向裂縫、劃傷、焊縫中的氣孔、夾渣、裂縫、未焊透等缺陷;用表面波可探測形狀簡單的鑄件上的表面缺陷;用板波可探測薄板中的缺陷。
磁粉探傷(MT)
磁粉探傷利用工件缺陷處的漏磁場與磁粉的相互作用,它利用了鋼鐵制品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如裂紋,夾渣,發紋等)磁導率和鋼鐵磁導率的差異,磁化后這些材料不連續處的磁場將發生崎變,形成部分磁通泄漏處工件表面產生了漏磁場,從而吸引磁粉形成缺陷處的磁粉堆積——磁痕,在適當的光照條件下,顯現出缺陷位置和形狀,對這些磁粉的堆積加以觀察和解釋,就實現了磁粉探傷。
磁粉探傷流程:
1、預處理
2、磁化
3、施加磁粉或磁懸液
4、磁痕的觀察與記錄
5、缺陷評級
6、退磁,后處理
滲透探傷(PT):
滲透探傷是利用毛細現象檢查材料表面缺陷的一種無損檢驗方法。滲透探傷包括熒光法和著色法。熒光法是將含有熒光物質的滲透液涂敷在被探傷件表面,通過毛細作用滲入表面缺陷中,然后清洗去表面的滲透液,將缺陷中的滲透液保留下來,進行顯象。
滲透探傷操作流程:
1.清洗,滲透探傷前,必須進行表面清理和預清洗,清除被檢零件表面所有污染物。準備工作范圍應以探傷部位四周向外擴展25毫米。
2.滲透,滲透施加方法應根據零件大小、形狀、數量和檢查部位,來選擇噴涂、刷涂、澆涂及浸涂等方法。在滲透過程中時間的長短與溫度范圍對探測裂紋的靈敏度有很大影響,滲透溫度為15~50℃范圍內時,滲透時間一般分為5~10分鐘;當滲透溫度降低為3~15℃時應根據溫度適當增加滲透時間。
3.去除,溶劑去除型滲透劑用清洗劑去除,除了特別難于去除的場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劑的布和紙擦拭;不得往復擦拭,不得將被檢件浸于清洗劑中或過量地使用清洗劑。
4.干燥,干燥的方法有用干凈布擦干、壓縮空氣吹干、熱風吹干、熱空氣循環烘干裝置烘干等方法。被檢物表面的干燥溫度應控制在不大于52℃范圍內。
5.顯像,顯像的過程是用顯像劑將缺陷處的滲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產生清晰可見的缺陷圖象。
6.檢驗,觀察顯示的跡痕應在顯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