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壓力管道焊縫磁粉檢測方法,磁化電流、缺陷及磁痕特征作了介紹,并指出了某種磁粉探傷機的問題。
磁粉檢測的基礎是缺陷處漏磁場與磁粉的磁相互作用,即鐵磁性材料或工件磁化后,在表面和近表面如有不連續性存在,則在不連續性處磁力線離開工件和進人工件表面發生局部畸變產生磁極,超聲波探傷儀并形成可檢測的漏磁場,它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適光照下目視可見的磁痕,從而顯示出不連續性的位置、形狀和大小。
一、磁粉檢測適用范圍
磁粉檢測適用于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因此對于奧氏體不銹鋼,鐵和欽合金、鋁和鋁合金、銅等非磁性材料不能用磁粉檢測。由于馬氏體不銹鋼、沉淀硬化不銹鋼具有磁性,因此可以進行磁粉檢測。
磁粉檢測可以發現裂紋、夾雜、氣孔、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但難以發現表面淺而寬的凹坑、埋藏較深的缺陷以及與工件表面夾角極小的分層。
二、壓力管道的磁粉檢測方法和磁化電流的選擇
對壓力管道的檢驗檢測工作包括:外觀檢驗、測厚、無損檢測、硬度測定、金相、耐壓試驗等。; 而磁粉檢測則是無損檢測一種經常使用的方法。
三、磁化方法
磁粉檢測的能力不僅與施加磁場強度的大小有關,還與缺陷的方向、缺陷的深寬比、缺陷的形狀、工件的外形、尺寸和表面狀態及可能產生缺陷的部位有關。因此就有各種不同的磁化方法。1)磁化方法的分類
對于鍋爐、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常用的磁化方法是:磁扼法和觸頭法。
3.1.磁扼法
磁扼法是使用便攜式電磁扼兩磁極接觸工件表面進行局部磁化,用于發現與兩磁極連線垂直的缺陷。
磁扼法的有效磁化范圍一般是以兩極間連線為長軸(L),從兩極連線中心處向兩側各114L為短軸的橢圓形所包圍的面積。如果兩磁極間距太小,由于磁極附近磁通密度過大會產生非相關顯示,磁極間距太大會造成磁場強度不夠。所以磁極間距通常選用50-200mm。要求使用磁扼*大間距時,交流電磁扼至少應有44N的提升力,直流電磁扼至少應有177N的提升力。
實驗證明,直流電磁扼,不適用于厚壁焊縫磁粉檢測,盡管直流電磁扼的提升力可以符合要求,但是焊縫表面上的磁場強度是達不到要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