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符合直播帶貨的是什么?
一個擁有30年歷史的家具品牌,直播間觀眾人數為近10萬人,下單數僅有14人。
一家知名電器品牌直播30場,優惠券只賣出1.77元
一個知名家具商的定金膨脹券,直播30場卻只賣出0.43元。[1]
馬云說直播帶貨做到*都是藝術家。只是,這門藝術要想做好不容易,薇婭、李佳琦們付出的代價難以想象。
《人民網》曾援引艾媒咨詢數據報道,2020年,預計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在此期間,各地市長、縣長坐到《央視新聞》用戶端的鏡頭前,為當地農特產品進行宣傳。
直播帶貨不是新鮮模式
從底層邏輯來看,當下直播帶貨本質上就是產品推介。
早在30多年前,微軟前CEO史蒂夫就開始為Windows操作系統帶貨。
他在電視廣告進行推銷,用喊話的形式介紹Windows1.0。2001年,史蒂夫再一次為Windows XP帶貨,并且在電視屏幕里喊出只要99美元。
這一情景像極了李佳琦的“OMG,買它買它買它”。
如果拋開視頻這一媒介,此前的微博帶貨的張大奕、在發布會上展示同款的明星,其實都是帶貨模式。
zui早的帶貨女主播可能是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廣東的“妃子笑”荔枝由此得名,甚至暢銷全國至今。
細看一下,凡是帶貨能力強的個人及組織,大多有幾個特點:
粉絲基數較大,薇婭李佳琦都是億級粉絲。
內容傳播具有穿透力,“一騎紅塵妃子笑”穿透了幾百年。
帶貨主體具有魅力人格,就算主播是鴨子,zui有可能火的也是唐老鴨。
粉絲信任他,直播期間短短幾分鐘就能打消猶豫實現消費。
我們看看,具備這些特點的人被稱作什么?KOC、KOL、或者是幾年前流行的超級IP。
在《吐槽大會》上,薇婭吐槽羅永浩投身直播說:
“以前別人說直播電商沒有門檻,我還不相信,直到羅永浩老師宣布開始直播,我就信了,因為直播電商的門檻被羅老師掀翻了。”
但其實這個門檻已經很高了。在泛科技領域,羅老師坐擁2億粉絲,通過砸西門子和相聲一樣的發布會,他早就成為了一個超級IP。
而平頭百姓真要翻過直播電商的門檻,第一步就是成為IP,就暫且不談“超級”與否了。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曾發表了一本暢銷書《超級IP:互聯網新物種方法論》。書中就提到了一個超級IP的養成記:[3]
抓住超級IP的起點和緣起,層層遞進內容力。
抓住超級IP的差異化人格表達,全面滲透人格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