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產業創新理論認為,技術創新與供給推動型新興產業由于生產技術的先壟斷后多家占有,經歷的產業結構發展階段首先是完全壟斷,其次寡頭壟斷,*后才有可能形成壟斷競爭。因此,此類新興產業發展初期面臨的競爭特點是下游需求模糊不清、主導技術并不成熟、上游供應鏈亟待組織、機械銘牌產業旁觀者躍躍欲試。首先是下游需求模糊不清,這是由于產品新穎,需要摸索*佳用途,因而標牌市場需求可能出現,但值得開發的規模可能尚未確立。這時的買方多是首批顧客,企業營銷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達成初次購買,以及如何克服顧客對新產品性能的擔憂。對全行業而言,第一代產品可望快速得到改進,所以買方往往推遲購買以等待技術更為成熟的產品。其次是主導技術并不成熟。
由于屬于產業新興,創新企業大多急于推出自己的新品,但所利用的新技術多未定型,更談不上系統的生產設備和穩定的生產工藝,因而產品單位成本普遍很高,鋁標牌只是經驗曲線效應可使供給成本隨著銷量增加而逐步降低。雖然此時行業進入門檻不高,但業內企業仍將生產技術視為進入新興產業的關鍵壁壘加以控制,誰的技術能在市場競爭中*終勝出,誰就控制了新興產業的主導技術。第三是上游供應鏈亟待組織。由于新興產業的主導技術尚未定型,生產設備、重要部件、關鍵零件和基本原料從何而來一般都還沒有確定的答案,因此需要創新企業去摸索建立交易關系和物流網絡。而標牌企業開發的這些供應商的能力大小,將直接決定著企業創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甚至決定著企業競爭新興產業主導技術的成敗。
*后是產業旁觀者躍躍欲試。因為新興產業的進入門檻往往不高,特別是在法治欠佳的市場,專利技術大多保護不力,但凡企業創新盈利,產業旁觀者就會放棄圍觀,蜂擁而入,壓低盈利幅度,將產業主導權拱手讓給上游賣方。與上述技術創新和供給推動型新興產業相比,我們發現我國標識產業的競爭特點是上游需求明確無誤、主導技術與時俱進、上游供應鏈易于組織、機械銘牌產業進入者絡繹不絕,因此基本上完全相異,甚至相對。為什么如此不同?表面上看,是因為我國標識產業的市場結構分散,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標識產業的需求結構零散。標牌產業競爭的第一大特點是需求結構零散,而這首先表現在市場結構過于分散。我國的標識產業,并非上面所說的那種技術創新與供給推動型的新興產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