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香薰的具體描寫情況
就是皇室那些妃子用的香這些
其實早在公元4000年前,人們已懂得使用香薰植物精油來幫助恢復精神、撫平心靈、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和保養容顏。
古埃及時代,埃及貴族女子都用花瓣鋪滿整個房間,并用香薰油沐浴。在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女王非常鐘愛薰衣草,她是英國首個將薰衣草蒸餾制成精華油的女人。
早在古埃及時代,貴族女子已懂得使用香薰油沐浴。發展至今,已有不少人成為香薰油的擁護者,認為它能達到某種療效。
香熏既可養顏怡性、祛病強身,也可視為一種高雅陳設,故現已成俊男靚女之時尚。不過今人多以為香熏剛從域外傳入,香熏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其始于三國兩晉并一直延綿至清末民初。
香熏亦稱香爐、熏籠,古代較早的香熏均為陶瓷燒制。從出土的實物看,三國的香熏斂口扁圓腹,形似罐盆,或有提梁,或有雙耳,器壁鏤有圓孔數十,以泄香氣,底有圈足,形制古拙。后在江蘇宜興周處墓發現西晉香熏,爐體呈球形,上鏤有幾排三角形氣孔,頂部塑一龜鈕,爐底和承盤各置熊足三個,盡顯端巧玲瓏。當時還有仿制前漢博山式香熏、爐蓋似山巒疊嶂,周有云氣仙人依附,燃香后,煙氣從爐蓋的孔洞中緩緩縹緲,如入佛國仙境,頓覺飄飄欲仙。
盛唐在貴族中還普遍使用一種銀質香熏球,據《西京雜記》載:“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臥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其法后絕,至緩始復為之,為機環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被褥,故以為名。”熏球內因裝置兩個環形活軸的小盂,重心在下,故無論熏球如何滾動,環形活軸皆能起平衡作用,使小盂始終保持水平狀態,內燃之香料決不會傾覆以致燒蝕衣被,其原理同現代陀螺儀如出一轍。
宋代耀州窯香熏形似帶托茶盞,上面覆以鏤空內蓋,底有五只人面足,器壁剔滿紋飾,為宋代香熏爐之精品。1974年在江西波陽出土的元代仿龍泉窯瓷香熏,高7厘米,半球形蓋,鏤空,飾蔓草纏枝紋,爐體下部剔出二層仰復蓮紋,釉層勻薄,釉色灰中閃黃,其鏤雕工精,玲瓏剔透的紋飾對明清兩代琳瑯滿目繁縟精美的香熏、香爐、手爐、腳爐的制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