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竟然商業空間這么大!
湖北慶遠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接湖北慶遠環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所產原肥,通過先進的生物蛋白酶和發酵技術,在生產線上使其轉化成生物有機肥,變廢為寶的同時,循環產業鏈也就此形成。計劃總投資2億元,建設5萬平方米的產區,建成年產量10萬噸的有機肥生產線及生物有機肥綠色種植示范園兩百畝。形成以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為主體的綜合性示范園區。
有專家曾經做過這樣地推斷,如果中國肥料當中,有機肥與化肥各占一半,就意味著有機肥的實物量要達到6億噸,每噸產值600元,那么整個產業的年產值將高達3600億元。而目前全國有機肥設計產能約3482萬噸,僅相當于6億噸的十七分之一,而實際年產量1630萬噸,僅是6億噸的三十七分之一。
做了好多年,商品有機肥為何還是個“小不點”?
一、讓農民馬上轉變施肥習慣不容易。“化肥越用越懶,地越上越饞”,形象地說出了化肥使用現狀。與等量化肥養分相比較,有機肥的體積和重量要大好多倍,使用有機肥所投入的運力和勞動相應也大大增加。有機肥培肥地力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時間內無法凸顯優勢。
二、 眼下的農產品市場還不能完全以質論價。農民用了有機肥的農產品并不能you質優價,體現不出經濟優勢,農民只好照著“高產高xiao”的路子朝前走,不愿意變道。在商品有機肥噸價與化肥差不多的情況下,農民種地不愿意用有機肥就可想而知了。
三、市場上商品有機肥的質量參差不齊。有個別企業爆出原料問題,畜禽糞便、秸稈糠渣、菇渣、餐余垃圾、農產品加工殘渣等等,還有少量草炭,算是優等原料了,貨真價實。污水處理的污泥,塘泥也不少,甚至土加煤,煤灰煤渣,都做成商品有機肥。
四、有機肥加工過程也讓人擔憂。熱力烘干的在逐漸減少,不發酵、糞臭熏天的比比皆是,水分含量30%以上的數不勝數。這樣的質量還叫“商品有機肥”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