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銀行聯合發布“刷臉付”,刷臉支付才是達到了真正的高潮,刷臉支付的洪流滾滾而來。之前就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在跑馬圈地,現在各大銀行也加入刷臉支付市場,可想而知刷臉支付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所謂人臉識別技術,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識別身份的一種技術,一般是通過拍照或攝像得到的圖像信息與后臺數據庫中預先收集儲存的面部信息作比對,從而完成身份識別。根據場景的不同,人臉識別技術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從現階段看,人臉識別線上支付仍存在諸多風險,暫不具備普遍應用條件;人臉識別線下支付相關技術較為成熟,具備一定的應用條件。
直到去年8月,支付寶才在螞蟻金服開放日上宣布說“刷臉支付功能已經成熟”,這并非說刷臉技術有了新的突破,而是成本終于可以降到3000以下,可以大規模普及。當年年底,支付寶便推出刷臉支付產品“蜻蜓”。
今年,產品升級換代速度加快。截至10月份,微信已經推出兩代刷臉支付設備產品“青蛙”,支付寶同樣如此。在*新推出的刷臉支付產品中,微信與支付寶均增加了刷臉即會員、打通小程序等服務商戶的功能。支付寶微信都相信刷臉支付是下一個風口,于是燒錢圈地大戰開始了。
開戰信號依然是宣布的補貼計劃,今年3月,支付寶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30億元支持商家完成刷臉支付硬件的數字化改造,9月則再度推出“無上限投入”政策,而市場傳言微信補貼100億元。但此補貼規模遭到微信方面否認,支付寶同樣表明無上限投入并非指補貼,而是對刷臉行業的整個投資計劃。
刷臉支付市場目前還有很大的空間,根據數據顯示刷臉支付設備鋪設10萬臺左右,幾乎可以說市場才開始,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