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識別貼皮家具
第壹招:看顏色與紋理
一些大型家具是貼皮的主要使用對象。一般情況下,一件床或者長案的大邊厚度要在5cm以上,加工成成品料之前,一般會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故正反兩面的紋理和顏色應該是有所差別的。但如果差別過大,甚至基本特征毫無關聯,則也值得懷疑。
第二招:聞味道
為家具貼皮,必然要用到膠。上面提到,傳統的包鑲家具使用的是大鰾。辨認大鰾的方法是用手使勁摩擦家具的表面,摩熱后,聞起來有一股酸腥味。倘若用的不是大鰾而是化工膠水,用此方法可聞到的化學制品的氣味。對于上漆家具,這一方法顯然不再奏效,但可在家具反面或內里面進行試驗,因為這些地方絕大部分家具是不上漆的。
第三招:觀察部件轉接接縫和榫卯接口處
由于貼皮工藝的局限性,家具的榫卯處不可能進行貼皮處理。如果連接處木材內外的顏色不一致,則一定是貼皮家具無疑。
此外,在家具部件的轉折處,用肉眼也可以觀察到接縫,如果花紋整體流轉自然,沒有突然斷開,則為一木連做。如果花紋斷開,則或為木材拼接或采用了貼皮工藝。
第四招:聽聲音
正常的紅木家具敲擊時會發出清脆的回聲,有如鐘磬不拖泥帶水,尤其是面心板等部位,而貼皮家具發聲沉悶,拖沓含混。但聽聲音辨別貼皮家具這一招,需長期的經驗積累,要反復實踐,多多練習才可。
第五招:掂手感
對于中小型家具,可手提家具感知家具的重量,過輕或者過重都值得懷疑。曾有這樣的案例:一些造假者在床的四條腿子中放置鐵塊等重物以增加家具的整體重量,遇到這種情況,可隨身攜帶一塊吸鐵石,在用料厚重的部位試探,如果有吸附力,則要當心。
對于大型家具,可用手感知家具表面溫度的變化,這也是辨認木材密度的一種方法。密度較大的木材,在觸摸的一剎那手感較涼,而密度較小的木材手感的溫度也就相對較高。
除了上述五招,還要了解一點,貼皮家具不能燙蠟,因為燙蠟會使“皮子”起泡。所以貼皮家具只能打蠟或者擦一層薄薄的核桃油,再或者直接上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