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國知識產權局以“知識產權與時代同行”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在杭州開幕。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指出并介紹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知識產權事業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大提升。現如今,中國每年的專利、商標申請量穩居世界首位,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和通過《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提交的商標申請量,已經分別位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三位,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效果、運用效益和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開啟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新時代。
申長雨從國內國際兩個維度介紹了新時代中國做好知識產權工作的相關舉措。一方面,將立足國內,繼續堅定不移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在宏觀政策層面,為新時代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明確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戰略規劃層面,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接續推進、壓茬進行。在法律制度層面,認真落實新頒布的外商投資法和新修訂的商標法,實施更加嚴格的商標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同時,加快推進專利法的修改,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和藥品專利保護期補償制度,延長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在審查業務層面,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提高專利、商標授權的及時性和權利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將著眼國際,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加快構建多邊、周邊、小多邊、雙邊“四邊聯動、協調推進”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新格局。圍繞多邊層面,正在積極推進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合作,推進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商標注冊馬德里體系在中國的普及運用,推進“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共同建設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構建覆蓋全國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絡。圍繞周邊合作,積極推進向北的中蒙俄三局合作,向東的中日韓三局合作,向西與中亞各國的知識產權合作,向南的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合作。圍繞小多邊合作,積極推進中美歐日韓知識產權五局合作和金磚國家知識產權五局合作,以及中非知識產權合作等。圍繞雙邊合作,將舉行中法、中歐、中英、中日、中韓等知識產權雙邊會,推進知識產權全方位對外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