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過去三年公開專利申請數據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共計19家,來自美國的企業共計12家,中國首次實現了對美國專利的超越。然而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位列第六,而在這之前的2013-2015年的榜單中,國家電網竟然排名第三,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在人工智能這個高科技競爭的戰場上面,中國正在大幅提升存在感。相比于上一個統計周期(2013年-2015年),美國公司入圍前五十強的企業由19家變成了12家,而中國則由8家變成了19家,中國企業入選數量大幅增加。
在這個統計周期內,中國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小米、華為等公司普遍排名出現了大幅提升,說明中國企業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視程度正在迅速增加。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超過3萬件。
在具體專利申請方面,中國在電子商務、數據搜索、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等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迅速增加,尤其是圖像處理技術方面,中國公開的專利達到了1.6萬件,是美國的4倍之多。
相比于其他入榜的企業,國家電網的名字尤為突出,不僅僅是它的專利數量能夠躋身前十,更加關鍵的是它自身的行業屬性,作為一家行業用戶,能夠在人工智能領域申請如此多的數量,從側面反映出國家電網在人工智能行業落地方面走在了最前沿。
據了解,國家電網在電網控制、配電用網、智能配電變壓器、系能源、智能巡檢機器人等多方面獲得了多項專利,并且積極落地到真實應用場景。比如在一些高危作業場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完成對人類的替代,既實現了更加安全的方式,也大幅提升了效率;又比如巡檢機器人,針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環境對電網設備進行動態預測平臺,防范于未然。
國家電網認為自身人工智能專利增長主要有三大原因:
電網運行和管理涉及不同類型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為圖像處理、語音識別和大數據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極好的場景;
除了海量的全生命周期資產數據和用戶數據外,還有電網廣域多時間尺度運行數據,為電網調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人工智能是公司明確的方向,有嚴格的項目成果考核指標;
像國家電網這樣的用戶,在人工智能領域是典型的應用需求來驅動技術創新,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讓技術在行業之中更加落地,與業務應用場景緊密結合;另外一方面,則利用技術大幅提升業務效率,并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力和市場壁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