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個”,公安的一種紙牌,又叫花牌。她還有諸如:花葉子、柳葉子、柳畫匠等別稱,但“十七個”這個稱呼也許是讓外人聽來最莫名其妙的叫法。因為花牌以算“胡”(音)為基礎,如同計分一般,至少有十七個“胡”方能胡牌,所以俗稱“十七個”。
正宗的黃金口花牌
花牌的發明者柳先生,世代以扎紙為生,是一畫匠,世稱“柳畫匠”,這個稱呼后來成了花牌的別稱,也算表示了后人對柳先生的紀念和敬重吧!有文章這樣介紹:
花牌又稱柳氏花牌,清嘉慶年間始于公安黃金口,為柳氏獨創。柳氏花牌集啟智、娛樂為一體,熔書法、繪畫、識字于一爐,一百一十張紙牌雖小,但張張蘊藏玄機:古樸蒼勁的書法令人賞心悅目,精美絕倫的繪畫使人嘆為觀止,一筆一畫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在花牌簡潔的字句里,藝人柳畫匠向人們傳輸了“孔乙己、化三千”的內涵精髓,繼而將古人的教育觀念溶在花牌中,寓教于樂。字型古拙、怪異是花牌的另一特色。這種看起來似隸非隸、似篆非篆的文字,介于行書與草書之間。毛筆書寫,結構嚴謹,輕重緩急,揮之有度。這種在古今書法字典里也找不到的特殊字,后人把它稱之為“柳體”。它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無論到了天涯海角,只要瞧見它,就知道它出自何地、始作者是誰,從而成為黃金口形象標志。說來也巧,這種看起來很難讀懂的字卻很容易普及,即使目不識丁的普通勞動者,在很短的時間內也會很快掌握應用。奇的是在一疊牌中,只要冒出一點字頭,就能準確地辨出是張什么牌,實乃拙中見巧,巧中露靈犀。
花牌的牌面如柳葉般窄而長,故有“花葉子”、“柳葉子”的叫法,其組成的字面也很特別,分別是:上、大、人、孔(很多人故意讀作“丘”)、乙(通“一”)、己、可、知、禮、化、三、千、七、十、士(俗稱“土”)、八、九、子、二、四、五、六,共計22個字,每個字有5張,共110張牌。
看到這些熟悉的字,首先聯想到肯定是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不錯,這兩者正是同源而出。原話是這樣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矣”,這句出自舊時用于描紅、表示尊孔的話,在讀的時候三字一頓,因而半通不通,其實我們應按下句讀:“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矣”,意思是:“上大人孔丘,一個人教化了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賢士,八九個特別有才干的人,他們都能行仁而知禮啊!”,因此,花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