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香港、納斯達克,你的企業該選哪一個市場首發?
要選擇在哪個市場上市,首要條件當然是要滿足該市場的上市條件,這就牽涉到了三地不同的上市規則。第一財經記者從三個市場的上市行業定位、上市條件指標、發行制度、交易制度、退市制度等方面逐一對比,以期給準備上市的企業一個清晰的圖景。
第一步:對比上市條件,更符合哪個市場?
在市場看來,科創板重大的進步包括首次將核準制改為注冊制;允許同股不同權、VIE架構及紅籌股在滿足一定條件下上市;定價機制采用詢價機制,進一步實現市場化;交易規則進一步放寬。這些條件的放寬也使科創板進一步與港股和納斯達克市場的機制靠攏。
第二步:哪個市場會有較高估值
如果各地均符合上市條件,那對于企業來說,第二步就要看看在哪個市場會有較高的估值。
在科創板火箭速度推進之下,多家公司已表明自己已開始進行科創板上市準備工作,其中也不乏已在其他地區上市的企業或籌備港股或美股上市的、想要回歸科創板懷抱的企業,例如已在香港上市的港股復旦張江(01349.HK)、還有本來已遞交港股上市申請但于近日宣布終止H股發行轉戰科創板的賽特斯。另外,根據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的情況,也有已經夠上主板申請條件但如今也在科創板和主板之間做著選擇題的企業。
這些企業考慮科創板的原因中顯然也包括對于科創板估值情況的良好預期。多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業人士均認為,在初始階段,科創板也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市場和投資人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充分了解這個市場,這也是正常的發展規律。不過,他們都提到,科創板有一大亮點不可忽視,即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的跟投機制,由于保薦機構需要自己真金白銀地進行跟投,因此這會使得定價在擬發行人和券商之間有一定的博弈,保薦人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第三步:“軟環境”也是很現實的考慮
而第三步,綜合多名受訪專業人士的觀點,企業需要考慮一些例如融資成本、上市后的維護成本、監管環境、法律環境、股東退出等等的“軟環境”。
在融資成本方面,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如果選擇去香港或納斯達克上市,那么在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這“上市三大件”的選擇范圍十分有限,且收費較高,并且在上市后也需要中介機構幫助遞交當地證券監管部門要求的文件,融資成本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