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創板賬戶安全可靠 ,A股新股發行*像科創板的那些日子
東北證券戴紹文指出,2009年6月-2012年10月新股發行定價沒有被干預,2014年之前新股上市首日也沒有漲跌停限制,這與當前科創板機制類似。2010年A股共28只新股首日破發,全年首日破發率8%,2011年首日破發率達到28%,市場之前形成的新股不敗的幻覺被打破。
主要內容:
只有在 2009 年 6 月-2012 年 10 月期間證監會沒有對新股發行定價進行干預,因此是我們去觀察 A 股市場新股發行市場化的窗口期。此外在 2014 年之前,新股上市首日也沒有漲跌停的限制,這點也類似于當前科創板的機制,所以觀察這段時間新股發行上市的情況,會給我們面對科創板很好的經驗啟示。
2010 年 A 股共有 28 只新股首日破發,全年首日破發率 8%;到 2011年首日破發率達到 28%,市場之前形成的“新股不敗”的幻覺被打破。破發一方面由于詢價對象中難免出現托價現象;另一方面由于發行人和承銷商都有推動高價格發行的動機。
新股市場化發行期間,在定價階段就已反映市場對標的股票的供需情況, 14%的新股首日破發,57%新股首日漲幅低于 50%,首日漲幅突破 100%的占比不到 8%。而從上市后五日漲跌幅分布來看,有61%的新股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在那段期間對于新股中簽者而言,如果不是戰略持有的目的,首日買出是*優的選擇。
由于當時新股首日破發成為常態,因此網下投資者在新股首發市盈率過高時的超額認購倍數都不會太高,而超額認購倍數較高的時候大多發生在首發市盈率偏低的時候。但是當時絕大部分的時候,網上中簽率高企和新股首發的定價完全沒有關聯。
預測科創板發行上:新股定價方面,科創板應該不會面臨窗口指導,相較于之前增加了網下初始發行比例,機構分配份額提升有利于詢價的真實性。此外科創板試行保薦子公司跟投制度,雖然跟投比例尚未明確,但過高市盈率的定價應該不會出現,網下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意愿會更強。在上市后股價表現方面,由于新股定價不會過高,且開始階段科創板公司稀缺,短期內新股首日暴漲是唯一事件;但隨著注冊制下新股登錄加快,首日破發也會是正常的狀態。科創板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停,但由于仍為 T+1 模式,我們認為首日暴漲后的賣出仍會是中簽者*優的選擇;但隨后四個交易日仍可能出現換手率仍過高帶來的可交易流通盤銳減的情況,日內振幅會很大。當然無論短期如何波動,*后股價終會回歸到上市公司的價值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