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明,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運用骨密度值時因為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運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于-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松程度,猜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因為丈量方法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件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丈量精度明顯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松癥之外,尚可用于臨床藥效調查和流行病學調查,在猜測骨質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明顯的優越性。
①我們在20歲之前,骨量一直處于積累階段,在20歲左右達到一個*大值,到了中老年再從這個峰值逐漸丟失。女性由于多方面原因,年輕時這個骨量峰值比同階段的男性要低。也就是骨量儲備本來就不如男性。
②人體內的雄激素和雌激素對骨骼都有保護作用,避免骨量過快的丟失,對于多數男性來說,正常情況下,骨丟失主要發生于65歲以后。而女性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就是在50歲左右會經歷絕經。而絕經意味著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斷崖式的下降,也許前一年體內還有雌激素來保護骨骼,第二年絕經了(卵巢功能幾乎完全衰退,而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這種保護作用就陡然下降到幾乎沒有了。而此時的男性仍然有性激素的骨骼保護效果,只是隨著年齡增加這種保護作用越來越弱而已。
在女性絕經后到75歲前,女性大約丟失機體骨礦物質總量的22%,據估算,其中13.3%(約為三分之二)是由衰老引起的,7.75%是由于雌激素缺失引起。
所以會有一些雌激素治療法來治療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