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企業應用冷靜面對政策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作為宏觀政策的調整,國家也勢必要圍繞保持經濟長期平穩增長這個話題。目前,歐債危機影響外部環境,國際游資紛紛覬覦中國通脹預期一直居高不下,內需萎靡不振,產業結構轉換停滯不前。加上房地產的泡沫逐漸顯現,中國土地財政貌似走到盡頭。而此時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都在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全球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孕育期。作為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此時可謂是有著得天獨厚的政策環境。但是作為企業主,也不能過度期望這些政策。
聯系方式:李女士 電話:05335774419 QQ:2684629133
5月30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全國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十二五”規劃》。《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培育和發展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
1,這對于太陽能集熱工程熱利用企業而言,只是一次導火索。后期的爆破能力,還是依靠企業自身的“炸藥”儲備。從國家層面上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是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優化政策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促進經濟增長和民生保障。但是作為企業,雖然也講企業責任,但其使命還是利潤。
2,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政策是不可靠的,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才能逃脫出傳統企業沒落的厄運。倒在我們面前的光伏產業已經是前車之鑒曾經我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房地產、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驅動力,依賴于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消費。但是宏觀層次上講,經濟環境已經大不如前。從經濟所有者屬性上看,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基本上全是民營企業,這種政策綁定和政策基礎就更差了一大截。所以在適度的環境下,國家政策可能給企業帶來土地、稅收、技術等方面的扶持
4,在發展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行業的時候,政府和行業也看到了一些產業發展同質化的苗頭,導致資源無法有效整合。有了家電行業的經驗,政府可能會更加小心的對待太陽能熱水器等新能源利用形式的產品,為了避免價格戰、地方保護主義乃至市場的人為分割等惡性競爭行為,政府可能會有意識地偏重規模市場。由此,太陽能熱水工程、熱發電等規模化的利用形式可能會走俏。所以面對這些,節能補貼對于政府而言是市場面前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就不一樣了,企業若只是因為產品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