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創板與創業板、新三板的定位差異可能還需明確。大家知道,中國證券市場有各種各樣的板和傳說中各種各樣的板。但新來的板總是夾雜著大家對美好未來的期盼,這次的科創板期盼的內容在于科創二字,但感覺科創板又和創業板有點相像,和曾經傳說中的戰略新興板也挺像,到底哪個才是馬甲?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后續細則,包括投資者門檻,交易制度,上市條件等,等出了細則,我們才能看清老大的真正意圖。
2.另外一個期盼在于注冊制。注冊制這個點,已經討論了非常長的時間,包括前些年火了很久的新三板,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注冊制,但只是上市條件(或者掛牌條件)的注冊制,我也做過不少的新三板,但是真正走出來的企業沒幾家。不信大家看看新三板轉板成功率,低得嚇人。如果沒有合適的相關配套措施,注冊制到底是美好的注冊制,還是特色注冊制,我們也要打個問號,但期盼總是好的,所以希望這次的改革更符合期望。
3.股權投資來講,市場短期好像是給出了利好判斷,但我個人認為長期來看是個中性事件。股權投資核心四部曲,募投管退,到底是哪一步給股權投資創造了更多價值?我個人認為,起碼投和管始終排在退的前面。科創板給出的是一個新的潛在退出通道,但投資退出賺錢與否還是看投資標的本身及其后續的持續價值增長。早期,掃大街模式和只跟投模式的投資機構都各有掙錢之道,但在未來我認為都將不再主流。能否找到優秀的標的并以合適的價格投進去伴隨其成長,才是一家股權投資機構真正的競爭力所在,這一點始終未變。
那么,科創板上市條件是什么? 如何才能在科創板上市?
一、行業屬性
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負面清單為:去產能的行業;及高污染行業,傳統金融行業;房地產業,模式創新的軟科技企業,如共享單車;噱頭科技企業,如區塊鏈。
二、業績要求
符合下面3個條件之一:
1、連續2年盈利且合計凈利潤超過5000萬元,或最近一年盈利,收入超過2億元;
2、最近一年營收超過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超過10% ;
3、市值超過20億元,最近一年營收超過3億元。
三、財務治理結構要求
上市主體財務規范,組織機構健全,公司治理規范,為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董監高、控股股東三年無重大違法違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