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
最初,研究人員認為塞內卡病毒與任何特定的病理學沒有關聯,對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癌癥治療中潛在的溶瘤特性。但是,加拿大(2008)和美國(2012)通過RT-PCR在水皰癥狀的豬僅檢測到SVA,提示SVA可能是引起豬水皰病的病原。
2015年之前,研究人員將SVA感染實驗豬,但觀察不到任何水皰性疾病的臨床癥狀,未能滿足科赫法則,因此,研究人員認為SVA不是引起豬水皰病的病原。然而,2015年,學者對9周齡豬感染SVA試驗中并觀察到水皰病變。之后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SVA與豬原發性水皰病有關。SVA感染引發的水皰病與口蹄疫、豬水皰病、豬水皰疹和水皰性口炎引起的病變極為類似,根據臨床癥狀,無法對豬的五種水皰性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早期的SVA分離株對豬無明顯的致病性,感染豬不出現臨床癥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SVA分離株可以導致豬發病,成年豬感染初期出現厭食、嗜睡和發熱等癥狀,隨后鼻鏡部、口腔上皮、舌和蹄冠等部位的皮膚、黏膜產生水皰,繼而發生繼發性潰瘍和破潰現象,嚴重時蹄冠部的潰瘍可以蔓延至蹄底部,造成蹄殼松動甚至脫落,病豬出現跛行現象。新生仔豬(7日齡以內)死亡率顯著增加(高達30%~70%),偶爾伴有腹瀉癥狀。
溶瘤特性研究
SVA不感染人類,但能在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腫瘤細胞中增殖,且其通過RNA中間體復制,繞過DNA階段,因此不能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中,使得該病毒在腫瘤治療中使用是安全的。SVA是一種天然的溶瘤病毒,對腫瘤的專嗜性高,可以選擇性地感染包括小細胞肺癌細胞(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在內的神經內分泌特征的腫瘤細胞以及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在內的小兒實體腫瘤細胞。在I期臨床試驗采用靜脈注射劑量遞增的患者有神經內分泌腫瘤,SVA即使在高劑量(1011病毒顆粒/kg)的給藥時,也不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目前,Neotropix公司將分離到的SVA開發成抗癌治療藥物,NTX-010。
展望
SVA在巴西、美國和我國幾乎同時發生,說明其從被發現至今,或有進一步擴大和爆發的可能,而作為新發傳染病,其潛在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不得不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目前已經取得SVA的部分進展,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更多的科學家去解決:
(1)病毒的具體特征,包括其生物學和分子進化,pH穩定性,受體和共受體,細胞大分子,復制周期,環境生存等;
(2)塞內卡病毒流行病學,如病毒如何通過其它非豬儲存宿主或媒介傳播到其他國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