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瓷器鑒定評估參拍請聯系:13632812326(微信同號)
雍正朝的琺瑯彩瓷器已不再使用宜興產的紫砂胎了,所采用的景德鎮白瓷胎,選料精細,制坯工藝嚴格,成型規整,燒結火候適度,具有薄、輕、潤、細、潔的特點,大件胎體勻稱一致,小件器物輕巧玲瓏,反映了雍正朝御密制瓷工藝技術的高超。胎色,白度與透光度提高,迎光透視,有的略顯鴨蛋殼狀的淡青色;胎體,輕薄而瑩潤無瑕,幾乎達到半脫胎狀;胎質,堅白而細膩如脂。只有完美的造型和精純的瓷質,才是琺瑯彩料顯現色澤特點的基礎,才能使美妙的畫面充分地顯現。
雍正朝的琺瑯彩瓷器,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解決了瓷胎和琺瑯彩料結合的技術問題,也就完全脫離了銅胎畫琺瑯的窠臼,裝飾藝術上趨向中國本土化。這些成就與雍正皇帝的個人喜好有很大關系。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的關心,在某些方面甚至還超過康熙皇帝。不僅派弟弟怡親王允祥統管造辦處監制琺瑯彩瓷,而且加強了巡視和督促檢查,還親自參與琺瑯彩瓷的設計和制作過程,對原料使用、圖案繪畫乃至樣式選定、高矮尺寸等都要一一過問。藏品鑒定評估參拍請聯系:13632812326(微信同號)
現介紹琺瑯彩的主要特征以供鑒別參考:
一、先看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二、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三、底軸,為純白軸,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凈無疵。
四、琺瑯彩色。色極鮮艷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五、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征。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六、繪畫與紋飾,琺瑯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瑯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瑯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
七、款識。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仿宋體,一為楷書體,均由四字組成外加雙方匡,仿宋體是“雍正年制”,楷書體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