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起,習酒廠就建立了產品追溯體系。習酒廠的生產以10噸為一個批次,每個批次都有記錄,并抽取4~6瓶作為樣品,建立實物檔案。經年累月,這個儲存量越來越龐大,既是習酒廠產品譜系的博物館,也成為習酒廠發展史上*寶貴的文物。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一來,為習酒留下了寶貴的產品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歷年來每一批次產品的留樣,使得習酒在酒品精細化品質上獲得了足夠多的參照物,長年累月下來,企業各個批次產品的品質色、香、味、意形就形成了統一的*佳風格。這就確保了消費者無論在何時何地購買到的習酒,都保持了絕對統一的口感和性狀。這也就保證了,即使再過100年,無論習酒的釀酒技師和調酒技師更迭了多少代,習酒的酒品都依然能保持始終如一,出長久不變。
如今,酒業的發展現實也已經告訴了我們,消費者主權時代已經不可阻擋的來到。多出酒,并不一定就能多賣酒;過去市場兩年“喝死”一個品牌,企業還可以再出個新品牌。而如今的市場格局下,恐怕無論是渠道還是消費者,都不會繼續給企業這么舒服的空間了。
在習酒人看來,所謂“快魚吃慢魚”這些戰略,都遠遠不如堅守產業“初心”,堅守“工匠精神”來得實在。
中國酒的“初心”和本源是什么?中國酒業的“初心”就是千年流傳的傳統釀造工藝,就是千年來師徒代代口傳心授的“糧心”和“誠信”。歷史已經很好的為我們證明:只有堅守“傳統”才能“正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經得住誘惑,恥于犧牲品質為代價牟取暴利。“炮制雖繁必不敢減物力”,堅持產出高品質、高性價比的酒品。
對于習酒人來說,“工匠精神”不是企業整天揮舞拳頭叫喊的一句華麗的口號,更是企業發展轉型升級的核心信條。
在習酒公司總經理鐘方達看來,酒是有生命的。在這個“微生物與水”組成的香氛世界里,借助天、地、水、氣、生,這些酒每天都在悄然變化,出于對“生命的敬畏”。作為習酒的總經理,鐘方達一直強調將產品品質一直放到了企業戰略的高度,在酒廠嚴格推行十二個字——“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從總經理到普通工人,都必須堅持品質第一。
公司廠區依山傍水,綿延十里,有“十里酒城”之稱。目前,企業擁有員工近5000人,總資產47.72億元,占地面積3500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具有年產醬香型和濃香型兩種優質白酒兩萬噸生產能力、三萬噸包裝能力和近七萬噸的優質基酒儲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