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提梁壺市場價格
用典法以某些歷史典故命名,如傳統作品“東坡提梁壺”(或稱“蘇提”),相傳是大文人蘇東坡設計的。東坡曾卜居陽羨,且好飲茶,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佳話流傳,后人加以附會,便把提梁壺命名為“東坡提梁壺”,其畫面呼之欲出。
曼生壺中的“石銚”壺也有一段典故,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相傳北宋與蘇軾同朝為官的周禾童曾送給東坡一把石鑿的“石銚”壺,曼生沿用此名,并說“銚之制、摶之工、自我作、非周”,意思是這把“石銚”的紫砂壺,并非周的式樣了,而是我曼生設計用紫砂摶制的,用了這樣一個典故。
前面提到的“秦權”壺、“博浪錐”壺,雖以仿器物而命名,因使人聯想到歷史典故而使人產生歷史感。
擬人法指將紫砂壺以人物進行命名。運用此法最典型的莫過于日本人奧蘭田(玄寶),他在其所著《茗壺圖錄》中,將收錄的32把茶壺分別取了一個人名,諸如“梁園遺老”、“蕭山市隱”、“獨樂園丁”、“臥龍先生”、“凌波仙子”、“浴后妃子”、“鐵石丈夫”、“風流宰相”……不僅如此,這些壺還有姓、名、字,如“方山逸士”姓“區”,名“端”,字“元正”;“紅顏少年”姓“殷”名 “妍”,字“倩兮”等等,其實“方山逸士”就是“磚方壺”;“臥龍先生”就是曼生的“箬笠壺”,“凌波仙子”就是筋囊貨“水仙六瓣”、“紅顏少年”就是 “朱泥壺”……這種命名法別有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