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熱式電鍋爐內部結構 固體蓄熱電鍋爐原理圖
目前蓄熱技術根據熱載體不同主要分為水蓄熱和固體材料蓄熱兩種,但就目前技術分析,固體材料蓄熱載體是為理想和可行的。 所謂水蓄熱就是將水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使熱能以顯熱的形式蓄存在水中,當需要使用時,再將其釋放出來提供采暖或直接作為熱水供人們使用。一般來說,水的蓄熱溫度為40~130℃范圍內。根據使用場合不同,對于生活用水,蓄熱溫度為40~70℃,可以直接提供使用;對于飲用開水,可以蓄至100℃;對于末端為風機盤管的空調系統,一般蓄熱溫度為90~98℃;對于末端為暖氣片的采暖系統,蓄熱溫度為90~130℃或更高。但缺點就是占用建筑面積太大;保溫效果差熱效率低;控制系統繁瑣,鍋爐管理系統要求嚴格。 固體材料蓄熱裝置就是把熱量儲存在MgO磚內,蓄熱溫度達到800℃。當需用使用時,再將其釋放出來提供采暖和洗浴及生活用水使用。使用溫度隨意設定。
鍋爐本身的影響因素,專業來講有4個,具體如下:
鍋爐的選型是否合理。
鍋爐的選型,就好比是空調的選型,合理的選型是采暖供熱效果的基礎。我們在現實情況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客戶為了節省投資費用,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情況。
鍋爐的供回水溫差是否合理。
當前的鍋爐熱水采暖系統可分為三種主要形式,其供回水溫差如下:
在低溫熱水散熱器采暖系統中,理想的鍋爐供回水溫差宜采用20-25℃;
在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系統中,理想的鍋爐供回水溫差宜采用5-10℃;
在風機盤管采暖系統中,理想的鍋爐供回水溫差宜采用4-5℃。
適當的調節供回水的溫差,可以提高傳熱系數,使效率變高,能夠大幅度降低整個采暖期的運行費用。
不合理甚至是不達標的供回水溫差,是鍋爐供暖供熱效果差異較大的直接表現。
鍋爐系統的熱效率。
鍋爐系統的熱效率,主要取決于鍋爐的出力是否充足以及整個系統的熱量損失,一般情況下,鍋爐出力充足,系統熱量損失少,鍋爐系統的熱效率就越高,供熱效果也就越好。
鍋爐的上限溫度設置是否合理。
鍋爐的工作原理是間歇工作,即當供水溫度小于上限溫度時,鍋爐處于加熱狀態,當供水溫度到達上限溫度時,鍋爐處于停機保溫狀態。在采暖期最冷的幾天,鍋爐提供的熱值剛好滿足或小于房間需求的熱負荷,過高的設置鍋爐的上限溫度值,會造成實際的供水溫度很難達到上限溫度,這樣鍋爐就會處于24小時加熱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