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色
一般而言,古代銀錠的成色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色有的甚至達到了99%以上。由于成色高,當它全新時,具有一種特有的亮麗的光澤,渾身帶有“珠光寶氣”。相反,偽品的成色往往達不到95%,一般含銀量都在90%以下,色澤較暗。
二、驗重
古代銀錠的重量,與當時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銀錠一般分五十兩、二十五兩、十兩、五兩和一兩等數種,多見的是五十兩重的銀錠。不同時期實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樣是重五十兩的銀錠,重量上也有差異,因為唐代的一兩合42克,宋代的一兩合39克,金代的一兩合39.8克,元代的一兩合36.6克,明代一兩合37克左右。所以,古代五十兩重約合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間,給人的感覺是沉甸甸的。
三、看氣孔
古代銀錠表面往往能夠看到像螺旋一樣的絲紋,這種絲紋由外及里,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銀錠表面往往微凹。如果純度低的銀水在急劇冷卻收縮時,是形成不了絲紋的。因此,對明及明以前的銀錠,看看錠面是否微凹和有無絲紋,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但是在清和民國之后,這種細紋可以人為控制,所以對清和民國的銀錠,我們無法單獨通過此種辦法進行鑒別。
四、審造型
就形制而言,銀錠可分為幾種:船形、條形、餅形,不同時代的銀錠,有著不同的形制特征,比如說,同樣是五十兩的銀錠,唐代的船形銀錠就要比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的銀錠長。宋元時期的銀錠兩端呈弧形,并且,雖然周邊也起棱,但不上翹,錠面微凹,且有由外及里的絲紋,一般錠面要比底面大些,束腰較寬。
五、視銘文
銘文內容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關賦、稅、解、貢方面的銀錠屬官錠類,不管這些銀錠是否官爐所鑄都是官錠;另一類銘文為銀樓、爐戶、公司、銀行吉語等銀錠,屬商銀類;第三類是以個人的名義,鑄的銀錠為私銀類。
江蘇墨選文化近年來成功舉辦了多場春、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一場慈善拍賣會,一場字畫專場拍賣會,各類拍賣會成交額屢創新高,獲得了業內外高度認可和好評。從實際的角度為玩家考慮,爭做拍賣屆的一股新流,保證玩家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墨贊文化國際拍賣網是權威的拍賣門戶網站,提供藝術品拍賣,古玩拍賣,收藏品拍賣,字畫拍賣,郵票,古錢幣拍賣等多種拍賣服務,展示國內外拍賣公司(拍賣行)春秋季拍賣會
江蘇墨贊文化是一家集鑒定、展覽、委托、銷售、保管、交流、收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江蘇地區的收藏品展覽交易平臺,業務涵蓋古玩藝術品的展覽銷售、鑒賞交流 |
|